★一本富有黑色幽默和創意的思辨繪本★ 不經意的小舉動,可能會改變世界 面對受困於蜘蛛網的瓢蟲,大熊該怎麼抉擇?
特色: ★學習從不同立場思辨問題,體會巧妙的機智如何化解危機。 ★透過大自然法則的討論,領會微不足道的舉動,可能會改變世界。 ★畫風溫暖帶點奢華,強烈的黑白紅背景,穿插超現實般的場面,充滿戲劇性的聚焦效果與邊框設計,營造出電影運鏡般的畫面,為繪本注入一股新穎的閱讀趣味。 ★以書末大拉頁呈現意想不到的結局。
早晨,大熊在樹林裡散步時,發現有隻瓢蟲卡在蜘蛛網上。 「熊大人,在蜘蛛來之前,您可以幫我逃離蜘蛛網嗎?」瓢蟲哀求著。 大熊看著卡在蜘蛛網上的瓢蟲,陷入思考。 「我如果救了你,蜘蛛就會挨餓吧?那豈不是違反了大自然法則!」 大熊不理會瓢蟲,自顧自的走了。
傍晚,大熊又來到瓢蟲受困的地方。 「熊大人,莫非您改變心意了?」 「不,我只是回家路上剛好經過而已。救了你,蜘蛛就會挨餓,蜘蛛是益蟲。因為我超級討厭蚊子!蜘蛛可以把整個夏天的蚊子都消滅,所以我無法救你。」 「難道只有蜘蛛是益蟲嗎?」瓢蟲反問大熊。 「蜘蛛會抓討厭的蚊子,而我會吃掉傷害花的蚜蟲,保護花不受侵害,所以我也是對大家有幫助的益蟲。」 「如果您喜歡花,就有責任把我從蜘蛛網中救出來。只要您拯救我,明年就可以看到百花齊放的景象。」 ……到底大熊會不會救瓢蟲呢?
受困於蜘蛛網的瓢蟲,引爆蜘蛛、瓢蟲、大熊之間的緊張關係! 「熊大人,您可以幫我脫離蜘蛛網嗎?」 「我如果救了你,蜘蛛就會挨餓吧?」 《送花給你》由受困於蜘蛛網的瓢蟲,以及猶豫是否要出手救瓢蟲的大熊兩者間的對話,牽引出蜘蛛、瓢蟲、大熊間交錯複雜的關係。師生或親子共讀時,不妨引導孩子站在不同動物的立場,闡述各自的意見。
用輕鬆的筆調刻畫矛盾,兼具幽默與省思的寓言故事 《送花給你》在固定的空間場景下,將故事時間點分成早晨、中午、傍晚,設計登場動物之間的對話與獨白,彷彿舞臺劇的三幕,讓讀者印象深刻。 看似反覆卻略帶不同的情境,帶出故事的層次,引起讀者興趣,讓人想一探究竟。登場的動物角色鮮明,相互間的對話流露出幽默與機智。 瓢蟲為了存活,嘗試各種方法,早晨單刀直入的請求、中午的謊言策略都宣告失敗,直到傍晚發揮機智才得以逃過死劫。瓢蟲的生存戰略,是否有值得我們借鏡之處? 大熊口口聲聲說不能違背「大自然的法則」,所以無法拯救瓢蟲,實際上則是不想讓會幫忙吃掉「討人厭的蚊子」的蜘蛛挨餓。看似旁觀者的大熊,其實不斷衡量著瓢蟲和蜘蛛對自己的利弊。《送花給你》藉由瓢蟲和大熊,以輕鬆的筆調描繪人類多重矛盾。
小小善行帶來的巨大變化 「即便是斬斷蜘蛛網這般微不足道的動作,都可能為世界帶來巨大的改變」,是作者創作此書的起源,作者也透過結尾時大熊站在百花齊放的田野一幕,期望能將這個信念傳遞到讀者心中。 人性是醜陋的,時而諂媚、時而說謊、時而偽善;然而人性卻也是善良的,願意伸手幫助受困的他人,願意信守諾言、回報善意。 《送花給你》一書中,故事達人姜景琇以反覆、漸進、反轉的情節設計,創作出充滿省思的故事。除了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外,本書的畫風也是作者先前不曾展現的水彩風格,筆觸溫暖帶點奢華,強烈的黑白對比背景,搭配超現實的場面穿插,充滿戲劇性的聚焦效果以及邊框設計,創造出電影般的畫面,為繪本注入一股新穎的閱讀趣味。
採訪者:書名《送花給你》似乎是得到幫助的瓢蟲說的話,是否曾想過其他的書名? 作者:最開始的書名其實是《救救我》,有點搞笑,很不適合吧(笑)。我期待這本書是餘味無窮的,因此選擇《送花給你》作為書名,希望讀者看到結局後能會心一笑。
採訪者:對某些人來說是有害的,但對某些人來說卻是有益的,這樣的角色設定讓人印象深刻,是想傳遞什麼寓意給年幼的讀者嗎? 作者:不是,我有個原則:創作繪本時絕對不放入訓誡,我只是自然的說出我的故事,讓讀者從中去感受。先設定好方向的創作過於局限,傳遞的主題太狹隘,我喜歡開放式、可以引發多方面思考的故事,讓讀者自己去想像、去思考。
採訪者:書本中穿插著瓢蟲和熊的獨白,讓人印象深刻。 作者:是為了增添故事的緊張感,用對話展開故事、用獨白塑造緊張氛圍、再用對話繼續故事……不過更重要的是,這本書的內容是以瓢蟲和熊的對話構成,除了說出口的話,也希望著墨於兩隻動物的內心世界,像是瓢蟲的失望:「唉~〜明明隨手就可以完成的事,連這都不肯幫。」熊的想法:「唉,真煩!這件事做了對我沒好處,況且蜘蛛也算是我的朋友,我當然希望牠吃飽喝足,才有氣力把蚊子都抓起來。」因此獨白可說是主角為自己想法辯護的設計。
採訪者:結尾進入漆黑的夜晚後,怒不可抑的蜘蛛緊接著出現,這種「休止」的設計,以及「秋天」、「冬天」等分場的設計,感覺您很喜歡劇場效果。 作者:嗯,沒錯,說是導演的樂趣可能更為貼切。我除了是繪本的作家、畫家外,也把自己想成導演。我喜歡電影,因此在創作繪本的畫面時,會像拍電影一樣思考如何分鏡、如何呈現。這本書從頭到尾都沒有露出熊的全貌,童書繪本對於登場人物被截掉可能多少有些忌諱吧!但我很喜歡這樣,讀者沒看到的部分可以留有更多想像,超出畫面之外的熊或許會成為更讓人期待的存在,這種的設計也是導演的思維。
採訪者:本書想傳遞什麽訊息給讀者呢? 作者:「熊的小善行、一點點舉手之勞,就足以改變世界。」孩子們能意會到這個訊息嗎?有傳遞出去也好,沒有也沒關係,繪本的讀者是雙重的,成人和小孩,挑選書的人多半都是成人,成人肯定可以抓到書本的主題,而孩子就算沒能掌握到,純粹享受在兩隻動物有趣的對話中,我覺得也很好。
採訪者:我想過如果我是孩子,會對這本書有什麼想法,就孩子的立場來看這本書,似乎會有一些陌生的感覺湧上心頭。我小時候最喜歡的繪本是一本讓我感覺孤單的書,即便我根本不知道孤單是什麼,我很喜歡那樣的感覺,也因此如果我是孩子,或許說不出明確的理由,但我想我會非常喜歡這本書。 作者:我也是,小時候我也很喜歡你說的那種感覺,有種自己稍微踏進大人世界的感覺……我在寫書時很重視某個人在讀這本書時能否感受到某種「感覺」,想法會不會因此而「不同」。我很討厭設定孩子讀完這本書要有什麼啟發,我比較喜歡傳遞一種「感覺」,只要能讓孩子在閱讀時產生「咦?這是什麼樣感覺?」的反應,就夠了。
★2020年2月讀冊選讀 ★第78梯次「好書大家讀」優良少年兒童讀物 圖畫書及幼兒讀物組 ★2020年度「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 ★109年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希望閱讀百大好書 ★第43次文化部推薦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 ★教育部114年「適合嬰幼兒閱讀之優良圖書」入選書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