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陪伴孩子排解分離焦慮的可愛繪本★ 想像力是超能力! 將等待轉化成美好時光特色: ‧2020波隆那插畫展入選 ‧鼓勵孩子善用想像力,排解分離和等待的焦慮,建立良好的情緒出口。 ‧提醒父母重視孩子的分離焦慮,多多陪伴孩子。 ‧作者以可愛的手繪造型、柔和愉悅的藍黃色彩,拼貼出孩子的心情與豐富的想像世界。等媽媽來的時候, 我穿過了最危險的鱷魚池,幫快遞哥哥準時送達包裹。 等媽媽來的時候, 我幫雜貨店把雞蛋送給雞蛋糕叔叔,我送了五次! 等媽媽來的時候, 我和貓咪比賽爬樹抓魚,我抓到了六隻! 等媽媽來的時候, 我發現我是果汁店阿姨最棒的小幫手。 等媽媽來的時候, 我和大螞蟻一起吃蛋糕,他排隊排了七天才買到! 我要把最大塊的蛋糕留給媽媽吃! 啊!媽媽還沒來…… 等媽媽來的時候, 我向變色龍學會了把自己變不見…… 作者專訪影片:![](http://122.116.18.175/20211103/20211103.jpg)
★2020波隆那插畫展入選 ★第78梯次「好書大家讀」優良少年兒童讀物 圖畫書及幼兒讀物組 ★第45屆金鼎獎優良出版品兒童及少年圖書類 ★教育部111閱讀起步走Bookstart 適合嬰幼兒看的書
那些花很多時間等著一切的小時候 張筱琦 一邊等待,一邊跟自己玩 小時候,我花很多時間在等爸爸媽媽來接我回家,總是安親班裡最後一個被接走的人。我常常在安親班大樓前面的小空地上,看著同學一個一個被接回家,我等了又等,最後只剩下我一個人,也常常害安親班老師不能關門回家。 因為一個人等待的時候真的很無聊,還常常很生氣,但是一直又無聊又生氣也不是辦法,我開始想一些可以自己跟自己玩的遊戲,喜歡看人、看東西、看天空、看星星就是那時候開始的;喜歡想東想西、亂想一通,也是那時候開始的。一開始亂想的時候還有點傷心,但愈想愈好玩,有人跑過空地時,就忙著想他剛剛發生什麼事或正要趕著去做什麼事,真的很忙,結果一下子爸爸媽媽就來接我了。
我最愛的藍色大象 為什麼我會選擇藍色大象當繪本主角呢?有一次爸爸媽媽從菜市場回來,送我一隻穿著草綠色背心的藍色大象娃娃,從此以後我覺得大象就一定得是藍色的。我非常喜歡那隻大象,明明還有很多娃娃,但我就是最喜歡他,我喜歡他的大小適中(對當時的我來說),也喜歡他的藍色,是像天空那樣開心的藍色。後來我高興的帶給阿嬤看,看著看著,大象就不見了。我很傷心,大家幫我找了又找,可是都沒有找到,之後仍一直念念不忘。長大後,有一次大掃除時居然找到了,太開心了!
驚喜的找到適合自己前進的方式 雖然過去我有一些繪本創作經驗,但都未出版,總是依照以前在學校被教導的方法,先有個主題,再去發想故事,但每次都覺得好像哪裡怪怪的。這本繪本是我第一次用自己的角度和經驗寫故事,沒有先決定主題,沒有先設計角色,沒有先做色彩計畫,沒有做對任何一樣上課的時候被教導的事,但卻是第一個讓自己滿意的作品,所以這本繪本對我來說,很像科學家想要讓紅蘿蔔發電,卻胡亂把風箏丟到實驗室裡,居然還發出電了一樣,驚喜的找到適合自己前進的方式。 說起來很好玩,在寫故事之前,有幾個畫面一直卡在頭腦裡,於是我就把它們畫了下來,大葉子降落傘和安靜的好山,就是當時其中幾個畫面。在畫那幾個畫面的同時,腦袋裡也跑出了幾個句子,例如:可能我更適合當一座又安靜又長了一個鼻子的小山,只是有著這樣的畫面和句子,但不知道可以做什麼。有一天,我正騎著車時,煩惱著該畫什麼樣的故事,就在等紅燈時,頭腦裡突然跑出了一個「等媽媽來的時候」的句子,想了一下,發現這個句子好像可以和那些為了借放而畫下來的圖畫和句子合起來耶!結果就真的合成了一個故事。
從創作到出版的轉變 創作這本繪本有幾個有趣的階段。當時決定專心往自己學習的領域前進,離開了上班族的生活。猜想不同文化可能會有不同的創作方式,因為我對繪本創作的認識,幾乎都是在美國學習的,很好奇臺灣在繪本創作的方向上,會不會發展出自己的方式,也很想和別人一起玩,就興高采烈的報名由陶樂蒂老師和黃郁欽老師指導的繪本課程。在課程快結束時,我們要死命活命的完成一本繪本作品,《等媽媽來的時候》最初的版本,就是在當時有老師、同學陪著我困惑、卡關、摸不著頭緒的狀況下創作出來的。 後來我跟出版社分享作品,開始了另外一個階段,除了最初版本的圖畫之外,我還另外整整畫了兩個版本,而且每個版本都很不一樣。在跟他人合作的時候,我常覺得沒有堅持的必要,但與自己相關的事情,我卻是一個很堅持的人。這個階段的一開始,我常常感到很困惑,因為覺得這本繪本是與自己相關的事,但卻眼睜睜的看著大家幫忙絞盡腦汁想著各種可行的方法,所以我搞不清楚什麼時候應該或可以堅持?什麼時候不應該或沒必要堅持?因為這既像是自己的事,又像是合作的事。慢慢的,事情變得清楚了一些,從創作到出版本來就是一件合作的事,很多本來堅持的事,可能沒有堅持的必要。最開心的就是在這整個過程中,我有機會完整的體驗了從困惑到想清楚的各種細微的轉變。
學習在無奈裡找好玩的事 記得小時候,常常處在自己不喜歡的情況裡,碰巧我又是個情緒非常多的人,還好每次經過這些情緒之後,總會整理到同一個「那也沒辦法呀!」的結論。雖然總是這樣無奈著,但也因此莫名奇妙的不停學著在無奈裡找些好玩的方式存活,玩著玩著,就忘記本來在無奈什麼了。一直到現在,我還是不停的這樣學著。 創作這本繪本時,我只是單純的想,如果可以,能讓自己和閱讀這本繪本的人,萬一碰上無奈的時候,找一找身邊的回收雞蛋盒、小樹、桶子、葉子、沙發、毯子等事物,跟它們一起玩,只要一下子,就可以讓自己笑嘻嘻了。
等待媽媽來的時候,孩子會焦慮不安嗎? 兒童文學工作者/菜菜子
朋友是一位銀行員,有一次在銀行關帳後,因為金額一直無法核對正確,而不能下班,等到帳款核對完成,抬頭一看時鐘,才驚覺自己竟然忘了接孩子下課,匆匆忙忙跑到幼稚園,見到中班的女兒跟老師一起坐在門口,身為職業婦女,公司、家庭兩頭忙的朋友,在那一刻便潰堤了。讓孩子成為班上最後一位被接走的學生,父母都會微微心痛吧,那孩子呢?等待媽媽來的時候,他們會焦慮不安嗎?
「妹妹,你在學校會想媽媽嗎?」我問女兒。 「 會啊!所以我都會坐在窗戶旁邊,這樣你飛來找我的時候就會立刻看到我。」女兒說。 「飛」是一個很逗趣的字,女兒總是想著我不時會像精靈般,飛~到學校看顧她,原來,孩子的想像能拯救她在校的不安,翻開《等媽媽來的時候》,小象也是如此:
「等媽媽來的時候,我穿過了最危險的鱷魚池,幫快遞哥哥準時送達包裹。」 於是,小象用長長的象鼻頂著一個紅色包裹,戰戰兢兢走過底下滿是鱷魚的獨木橋。
「等媽媽來的時候,我跟變色龍學會了把自己變不見。」 於是,小象隱身在深淺不一的藍色裡,以為自己隱形了。
「等媽媽來的時候,我發現一座沒有人的小島,我在那裡住了8個禮拜!」 於是,小象躲在一個書桌下,彩繪著一個又一個橘紅色太陽。
「等媽媽來的時候,我幫忙指揮交通,讓蝸牛爸爸提早回家9個小時!」 於是,小象把長鼻子借給了蝸牛當橋過河。
「等媽媽來的時候,我還學會了安安靜靜的當一座好山。」 小象趴在一個地方,兩眼愣愣地望著遠方,等待媽媽來的時候,牠已經歷經千山萬水了。
《等媽媽來的時候》這本繪本描繪了孩子與生俱來的想像力,如何在孩子惴惴不安時安撫自己的焦急。孩子透過這一個故事來體驗「等待的時間」也可以是一場華麗的冒險,而冒險的終程是一張母親的臉,當大象媽媽出現時,閱讀故事的孩子就像是吃了一顆定心丸,隱隱約約讓他們感受到母親的呵護而倍感安心。看著依偎在母親身旁的小象嘴角彎彎上揚,開開心心地跟地上的螞蟻、蚯蚓、蝸牛道再見,不禁也讓閱讀故事的孩子們想像明天又會是一場什麼樣的奇想奇遇呢?
想像力,讓等待的焦慮有了出口 盧方方(閱讀推廣人)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包含整個世界,它推動進步,是人類進化的源泉。」人類文明發展因想像力使一切成為可能,日常生活因想像力而充滿新奇變化,想像力是造物者恩賜人類的禮物,它讓我們不受時空限制,盡情遨遊。而幼童則倚靠想像力對抗現實的難題或跨越日常的無聊,經典繪本《野獸國》就充分展現兒童憑藉想像力戰勝內在的恐懼,在想像的嬉戲中,紓解情緒的壓力。 當我讀到《等媽媽來的時候》,思緒循著記憶回到童年時光。那時,我也有很多等媽媽來的時候:等媽媽中午送便當、等媽媽幫我拿忘在書桌上的課本、等媽媽來接我放學。等待的時候,雖然心中難免擔心,但腦海裡出現各種天馬行空的畫面,總會及時解救我,我曾想像媽媽為了躲過塞車,以走鋼索的特技,沿著空中電纜線騎車奔馳而來,想像力讓等待的焦慮有了出口。 作者以小象為主角,描繪放學後,小象等待媽媽來接他回家的心情。故事情節單純,並從幼童的生活經驗出發,幼童可以很自然的認同小象的處境。當小象以無窮的想像力挺過這段等待的時間,這恰恰提供孩子一種面對困境的可能性,同時也能引起孩子相似體驗的共鳴感。 我們來看看小象等待時如何自處?小象的體型不小,但在想像的世界裡,小象可以很小。他很小,卻很勇敢,他獨自走過尖牙鱷魚池,高窄傾斜的獨木橋加深險峻的危險;他獨力運送易碎的雞蛋,巨大的雞蛋相較他微小的身軀,這項任務顯得異常吃力,等媽媽來的時候,心情總有些不安,作者在這兩個跨頁同理了孩子的心情。不過這些焦慮的情緒並不會使人無力,圖像上柔和的暖色調、圓弧的角色與物件造型,輕易的撫慰了小小心靈,在想像的世界裡,小象非常安全。家長可以嘗試問孩子:「小象等媽媽來是什麼心情?那麼,你等爸爸媽媽的時候,是什麼心情呢?」 接下來的幾個跨頁,小象的情緒有了轉變,豐富的想像力促使他在校園各角落探險,有時和朋友遊戲,有時假裝出任務,就連躲藏的行動也充滿可愛的創意。然而,孩子的等待終是有極限,猶記從前等媽媽來的時候,隨著時間的延長,恐懼不安也逐漸蔓延,直到看見媽媽騎摩托車出現的那一刻,心思才能真正回到地球。那麼,故事裡的小象等媽媽的極限是怎麼樣呢?作者的鋪排引人嘴角上揚,小象身體呈現的姿態以及無奈、無力又惹人憐愛的表情,完全說明小象的心理狀況,實在好想上前抱抱他啊!當情緒累積到此已達頂點,明快的故事結尾漂亮的將所有焦慮的情緒畫上休止符,給每一位捧書閱讀的孩子一段療癒又溫暖的想像時光。 好的繪本作品,能自然的透過圖文合作機制,促發讀者內在活躍的心靈,這是一本從幼童視角出發的繪本,主角小象稚幼帶點調皮的神情以及叮叮咚咚四處探索的行動,就是小小孩的縮影,重複說著:「等媽媽來的時候⋯⋯」也十分貼合幼兒的語言特質,這樣一本為孩子說出心聲的作品,最好的閱讀方式,就是將孩子抱在懷中,一起讀、一起笑,一起揚起想像的翅膀翱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