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定,剛剛好就好
幾年前我有一趟歐洲的旅行,在觀光景點熙來攘往的人潮中閒逛,見到路上緩緩駛來一部小貨車,車斗上載滿可以移動擺放的交通標誌牌。這應該是為了因應觀光人潮,當地觀光局會在必要的時間、地點,設立臨時交通標誌,用來引導人們行走的動線,避免交通壅塞,讓大家動彈不得。有趣的是,開車的老兄有一臉的鬍渣、半睡半醒的眼神和一副無奈的表情。突然間我有了一個奇怪的想法,如果這位老兄一時來了脾氣,隨心所欲的放置這些交通標誌,那麼應該會是一場有趣的小災難吧。有了這樣的胡思亂想,於是我就找機會把它畫出來。
在生活中「遵守規矩」,是讓我們維持正常運作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在無形之中,我們遵守規定早已經成為習慣,通常也不覺得守規矩有什麼麻煩的,總覺得這是應該的。對於牴觸規矩、甚至破壞規定的人,我們都會討厭他,而且還要處罰他。許多古老的寓言故事也都告訴我們,針鋒相對、互不相讓的結果,總是兩敗俱傷,那麼何不統統禁止呢?
然而,你有沒有想過,在所有的規定都還沒出現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會過得比較自由自在,沒有人會要求你遵守什麼規定,隨便想怎樣就怎樣。後來,人與人的關係愈來愈緊密,為了要讓我們的社會能夠正常運作,才慢慢衍生出各式各樣的規定。直到現在幾乎什麼都有「規定」了,甚至還提出了用來規定「規定」的規定,哇!這又會不會管太多了呢?被管的,總覺得管太多,想要解決問題的,又覺得管得不夠,兩邊幾乎是從不休止的拉鋸著。
故事裡熱心、勤勞的大熊村長,為了大家的生活安全,日夜辛苦奔忙著。雖然解決了眼前的問題,但新的困擾也跟著出現了,或許我們永遠沒有辦法一勞永逸的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是我們可不可以用更彈性、更適合大家習慣的方式,來安排我們的日常活動呢?這個由交通標誌的擺置,延伸出來的故事,要講的不只是交通標誌的問題,也可能是家裡面媽媽的規定、爸爸的要求、爺爺奶奶的期望等等,不一定是黑白分明的許可和禁止,也可能是含有情感成分的規勸,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因應呢?
聰明的小朋友,你可以想想看,要如何才能讓規定不要那麼麻煩,又可以讓大家都願意遵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