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萬個不可能中的可能
每個人都做過夢,夢和現實間最大的不同大概就在:夢不像現實世界發生的事那樣有連貫性。
假設你坐在餐桌旁吃一客巧克力冰淇淋,從第一口到最後一口,那一客冰淇淋就是那一客冰淇淋,它不會變成香草口味或草莓口味或其他任何一種口味的冰淇淋(當然啦,除非你故意和別人交換);你也不可能吃第一口時在餐桌旁,吃第二口時變成在河邊或在花園或在其他任何地方(當然啦,除非你故意跑來跑去)。可是做夢就不同了,如果你是在睡夢裡吃一客巧克力冰淇淋,碰巧頑皮的姐姐拿一根香蕉在你的鼻尖晃一晃,香甜的味道鑽進你的腦袋,你正吃得起勁的巧克力冰淇淋說不定就無理由的變成了香蕉冰淇淋,或香蕉沙拉或和香蕉有關的任何東西了。
夢裡發生的事是沒道理可說的,所有做過夢的人一定都有相同的體驗;也正由於它的不合邏輯,因此才充滿新奇。
《愛麗絲夢遊奇境》就是一本令人驚嘆的小說,從愛麗絲跟著兔子跳進地洞裡,到撲克人飛到她身上,沿路意外不斷,轉折連連,完全超越平常經驗。這樣的文字語言恐怕也只有在孩子身上或夢裡才能見到。
那麼,你想,這本書難道是個孩子做夢時寫出來的嗎?哦,不!這位作者不但不是個孩子,還是一位嚴肅的老師。只是這位老師很害羞,容易緊張又有點結巴。我們不知道是他的個性讓他不會和大人相處,或是因為他不喜歡和大人相處,所以才有那樣的反應;總而言之,他就是比較喜歡孩子(當然啦,也包括有些像孩子一樣單純的大人),他選擇當孩子永遠的朋友。
作者本名查爾斯‧路威奇‧道奇森(Charles Lutwidge Dodgson一八三二年~一八九八年),英國人,在牛津大學當數學老師。有一個夏日午後,他帶著他任教那所學院院長的三個女兒(其中一個就叫愛麗絲)在伊西思河上划船時,應女孩們請求,開始講故事。講完一段,她們又要一段,講了第三段,又要第四段;於是他就從船上,講到岸上,講到回家,編了好長一串。到家後,三個女孩還要他把講過的故事寫下來。那位叫愛麗絲的小女孩說:「這樣我就可以一聽再聽了。這個故事是我的,因為裡面的女孩和我的名字一樣。」道奇森答應了,還配上一些胡謅的詩歌和好玩的插圖,就成了一本《愛麗絲夢遊奇境》。
這位害羞的作者完成這本書後,只獻給愛麗絲三姐妹。直到一八六五年,一位有名的作家朋友喬治‧麥克唐納知道了這件事,才鼓勵他出版,好讓更多人能享受到《愛麗絲夢遊奇境》的樂趣。
我們現在能夠讀到這一本有趣的書,說來還真應該感謝一百多年前的那個午後。當然啦,也該感謝會纏人的愛麗絲三姐妹,否則卡洛爾先生也不可能無緣無故拼出這麼一篇故事來。
順便一提,道奇森先生為了不讓嚴謹的老師形象破壞了滑稽的故事,他還特地取了個筆名──路易士‧卡洛爾(Lewis Carroll)。以後不論你讀到的書是查爾斯‧路威奇‧道奇森寫的,或是路易士‧卡洛爾寫的,你都會知道,他們其實是同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