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星空
《我們去觀星》帶領你認識太陽系、星空、星座,並介紹世界各國的天文台,及基本的觀星配備。在我們所處的地點抬頭仰望,發現自己的渺小及宇宙的廣闊,是一件可以很科學,也可以很感性的舉動。
《我們去觀星》是頗具權威的名觀星家PK的最新著作,如何去拜訪星星的家,那些觀星的配備、以及最佳觀星的地點……等等都有詳細的描述,這是一本很實用又有內涵的好書!透過這些觀星的方法以及天文知識,為你開啟一扇通往宇宙的窗,獲得最新且完整的天文知識和樂趣!
對焦太陽系 008
太陽系家族 010
內行星 012
外行星 014
瞭解太陽的結構 016
看一個月的月亮 018
月坑洞與海 020
月食、日食 022
火星—寄望生命的新天地 024
探測外行星 026
漫遊星際間 028
銀河系面貌 030
銀河系和宇宙 032
星星的一生 034
星空萬花筒 036
星星身分證 038
星座和行星的觀測 040
黃道十二星座 042
奇異浪漫的天象使者 044
天使的彩帶——極光 046
賞星初體驗 048
觀星所要準備的工具 050
認識天文望遠鏡 052
今夜讓我們觀星去 054
運用想像力飛翔在星空中 056
春季星空 057
夏季星空 060
秋季星空 063
冬季星空 066
觀星記錄表 069
天文大寫真 070
天文攝影-基礎篇 072
天文攝影—主題篇 074
天文攝影—數位篇 076
世界天文台 079
世界天文古蹟 082
中國觀星地介紹 085
台灣最佳觀星地 088
世界觀星地—北半球 091
世界觀星地—南半球 094
劉兆玄 ╱ 前清華大學校長 / 前國科員主委
在未來的科學教育中,視覺的圖像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可以將生硬的理論知識,轉化為易於吸收及瞭解的「常識」;
PK的這本《我們去觀星》就是這樣的嘗試。
《我們去觀星》的閱讀對象不僅僅是小朋友,
它同時也是獻給所有「有星」的家長及老師。
藉著它,書本本身不再是靜態地躺在那兒被「閱讀」。
《我們去觀星》是可以帶到教室當「教材」,也可以帶到野外實際去「觀星」。
當我們仰望這萬籟俱靜的星空時,請試想一千兩百年前
漢代天文學家張衡所描述
宇之表無極 宙之端無窮
這本《我們去觀星》正是帶領您打開宇宙之門的鑰匙。
沼澤茂美 ╱ 日本NHK專屬天文插畫家及攝影家
我第一次見到PK大約是1990年之前的時候吧!(註1)當時他是以「來自台灣的青年天文攝影家」而被日本天文雜誌所介紹,此後他在日本天文雜誌開闢專欄,多次刊登在最醒目的部份上,(註2)他那積極又好奇心旺盛的性格,為我們開啟了新的視野,讓無法親臨世界各大天文台的日本天文迷們,透過PK的鏡頭及報導,觀察到美麗的星空,(意指各天文台背後許多有趣的故事及發現)所以許多人開始以羡慕的眼光注視著他。
我親眼目睹看著他努力亳不懈怠而有所成就,他多次造訪我的工作室,有時又和我的攝影隊同行,有時又通宵地在工作室的暗房內沖洗底片,更多次地接到他從台灣打來的國際電話,長達數小時地討論攝影和天文觀測儀器的技術問題,為了求證他在媒體所發表的言論文章,表現出他有著專業執著的態度,但是支持他這樣活躍的表現,應該是他與生俱來的天賦個性,尤其是他面對各種問題困難都亳不畏懼,對任何人都以友好親切的態度接觸,並且重情義重公理,在此我和各位分享一個小故事:
那是1991年7月11日在墨西哥拉巴玆小鎮觀測日全食,很偶然地我們的團隊和PK下榻在同一個旅館,雖然他和我們日本團隊分屬不同的隊伍(註3)但是他為確保我們有個良好的觀測埸地,徹夜守候地點到天亮並四處奔走安排,後來那次日食觀測確實非常成功,當然PK是不為人知的「功勞者」,我銘記在心中!
近十年來攝影世界有了巨大的變化,「化學底片」己經衰退,取而代之是「數位影像」,天文攝影的形態也改朝換代,但他不斷進取新的技術,並動腦筋嘗試不一樣的角度,更擴大了活動範圍,我一直盡可能地協助他的工作,我知道他一定會靠自己的能力更上一層樓,隨著時光飛逝PK己由天文少年,變成引領天文迷入門的導師,在台灣的人非常的幸運,有位像他這樣豐富的經驗及知識,並具備創造性的思考力,他是帶領時代前進的先驅者,PK的這本書嘗試地將浩瀚的天文世界,轉換成無窮的樂趣,我由衷地希望透過這本書,讓更多的人仰望夜空而有所体會領悟。
(註1)PK與沼澤是在1989年暑假的胎內星祭認識
(註2)PK在日本天文指南月刊-Tenmon Guide自1993年起開闢有PK's Special Report專欄介紹世界各大天文台
(註3)當時PK屬於美國天空與望遠鏡 (Sky & Telscope) 雜誌的日全食觀測團隊
★文化部第35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 ★63梯次「好書大家讀」優良少年兒童讀物 ★2012年度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