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遼闊無垠的蒙大拿天空下,在草原上墾荒的那一年,我確實找到了一個家。我在自己身上找到了家,也在別人心裡找到了家。
十六歲的海蒂孤苦無依,不斷在許多親戚家之間搬來遷去。已故舅舅的一封信,卻從此改變她四處為家的命運。海蒂決心獨自前往舅舅在蒙大拿的墾地墾荒。她勇敢的離開愛荷華州,憑著固執且不屈不撓的個性,堅強面對大草原上的嚴寒、旱災和暴風雪。儘管得面對無數艱難,她卻越挫越勇,並且透過信件和刊登在家鄉報紙的文章,跟朋友們──尤其是在法國打仗的查理──分享她的冒險。
大草原上的鄰居們紛紛對海蒂伸出熱情的雙臂,尤其是慕勒(德國姓氏)一家人的友誼與支持,更讓海蒂渴望擁有屬於自己的「家」。然而,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的反德風潮正盛,身為一個「忠誠」的美國人,是不准與德裔人士交朋友的,這個少女因此備受威脅。但是海蒂仍舊不顧一切,決心留下來,同時還得提防馬丁一家的陰謀。一場突如其來的悲劇,讓她發現了家庭的真義……
作者萊森得知曾祖母曾經獨自在蒙大拿墾荒後,開始努力尋找關於曾祖母墾荒的資料。她花了三年時間創作這本書,期間還造訪蒙大拿數次。花費了這麼多心力與時間,萊森終於完成這部迷人且雋永的墾荒小說,並以此書榮獲二○○七年紐伯瑞兒童文學銀牌獎。
這十六年來,查理‧豪利是發生在我身上最美好的少數幾件事情之一。我剛搬來跟艾薇阿姨和郝特叔叔住在一起時,非常害羞,連自己的名字都說不出口,查理卻始終護著我。打從第一天開始,他就每天陪我走路上學。看起來可憐兮兮的鬍鬚先生是查理送我的,這隻貓一打呼嚕就贏得我的心。查理也教我玩棒球,沒想到我卻笨手笨腳。所以嘍,偶爾夜深人靜的時候,我難免會作作關於查理的少女夢想,雖然大家都知道他喜歡蜜爾。四處為家的生活讓我學會了:夢想是件危險的事──凡事用想的,似乎都很有希望;但你不妨試試看,那就像想抓住雲朵一樣。
當時,全班決定到火車站為查理送行。蜜爾抓著他的手臂不放。查理的父親猛拍他的背,我看鐵定會拍出瘀青。辛普森老師代表學校說了一些無聊話,然後把禮物送給查理──一頂羊毛帽和信紙。
「年輕人,該上車了。」列車長高聲喊著。
查理一踏上火車的階梯,我的心不禁抽了一下。我告訴自己別衝動──我可不要讓別人以為我跟蜜爾一樣──但我還是跑上前,把東西塞到他手裡,說:「它會為你帶來好運!」他看看手裡的東西,笑了;接著又揮揮手,登上火車。
蜜爾倚在豪利太太身上哭了起來。「噢,查理!」
「好了,好了。」查理的媽媽拍著蜜爾的背。
豪利先生從口袋裡掏出一條手帕,假裝要擦拭額頭上的汗。他還擦了擦眼角,我趕緊裝作沒看到。
其他人慢慢離開月臺,各自開車離去。我留在月臺上望著火車遠去,想像查理正拍著他的口袋。他把我送他的許願石放在口袋裡了。是他教我什麼是許願石的。他跟我說:「找一顆周圍有一圈白色的黑石頭,從左肩往後丟,許個願望,願望就會成真。」他隨便丟了一顆許願石,還取笑我一顆也不肯丟。然而,我的願望不是丟丟許願石就能實現的。
自從查理登上火車後,已經兩個月了。沒有他,生活就像沒加蘇打粉的麵包:平扁無趣,平扁無趣……
「海蒂!」艾薇阿姨的聲音充滿了警告意味。
「來了,來了!」我匆匆下樓。
艾薇阿姨像個女王似的端坐在她的褐色皮椅上。郝特叔叔則安適的窩在在胡桃木搖椅裡,膝上擺著一疊報紙。
我趕緊溜進去,撿起我的手工活兒──一雙看起來可憐兮兮的襪子。十月,查理報名從軍的時候,我就開始織了。如果這場仗繼續打上五年,我或許可以織完。我把襪子拎得高高的,盯著漏織了幾針的花邊。即使像查理這樣的好人,也不會想穿這雙襪子。
「我今天去拜訪伊安娜‧威爾斯,聊得很開心。」艾薇阿姨摘下頭上的紅十字帽子。「郝特,你記得伊安娜,對吧?」
「嗯。」郝特叔叔把報紙甩平、整理好。
「海蒂,我跟她說,妳真是個好幫手。」
我又漏了一針。大部分的時候,艾薇阿姨總是抱怨我的家事技巧有多糟。
「我自己就沒念完高中。對某些女孩子來說,讀書沒有任何意義。」
郝特叔叔壓低報紙的一角。我又漏了一針。大事不妙。
「完全沒有意義。尤其是伊安娜‧ 威爾斯所經營的出租宿舍需要幫手的時候。」
原來如此。謎底揭曉。我終於知道她最近為什麼對我那麼好。她找到趕我走的方法了。
她再度用手把裙子抹平。「上帝的安排總是神祕難料。我們不該質疑伊安娜的善心。」雖然她此刻所說的跟我有關,我卻知道最好不要答腔。畢竟,時候未到。
郝特叔叔將菸草塞進菸斗裡。「這學期只剩幾個月了。」他點燃菸斗,深深吸了一口,才又說:「我覺得海蒂應該把這學期念完。」這不是郝特叔叔第一次幫我說話了。我決定今晚要把他的皮鞋擦得亮亮的,以示謝意。
艾薇阿姨自顧自的繼續往下說,彷彿郝特叔叔根本沒開口似的。「我們已經商量好了,海蒂應該去需要她的地方。伊安娜需要她。」
而且我在這裡是多餘的,我又加了這句,不過當然沒有說出口。
郝特叔叔瞇著眼,透過散發著櫻桃香味的煙霧看我。「妳想念完嗎?」
我把手中的毛線活兒擱在膝上,考慮著該如何回答。我熱愛讀書,可是上學很無聊,尤其查理又不在了,沒什麼事情可以讓我分心。但是比起替伊安娜‧威爾斯工作……
艾薇阿姨不禁反駁:「她已經知道太多事了。或者說,她以為自己知道很多事情。」她往我這邊瞪了一眼。「我們必須考慮到海蒂的心靈。幫忙伊安娜會讓這孩子學會慈悲,慈悲和……」艾薇阿姨說得結結巴巴的,彷彿再也掰不出在出租宿舍工作對我有什麼好處。「……和女人家需要學會的其他本事。對一個認真工作的女孩子來說,這是個好機會。」
艾薇阿姨的臉上泛起了兩朵紅暈。她顯然生氣了,生氣的理由也很明顯。郝特叔叔詢問我的意願,這舉動把她惹火了,更何況這件事還攸關我的未來。在她眼中,我只是四處為家的海蒂,沒有發表意見的權利。
我掉乳牙以前就是個孤兒了。發生在我爸爸身上的故事,是礦工家庭常見的命運:煤灰吃光了他的肺。他過世的時候,我只有兩、三歲。我五歲時,媽媽也過世了,西阿姨就收養我。醫生說媽媽死於肺炎,西阿姨說媽媽死於心碎。在收留我的一長串親戚中,西阿姨待我最和善,她讓我相信爸媽始終深愛著彼此。西阿姨老得再也無法照顧我之後,我就從一個親戚家換到另一個親戚家──有些親戚的關係還真遠呢。我得幫這個人、那個人照顧病人,一家換過一家,直到再也找不到需要幫忙、不在乎多一口人吃飯的親戚。
被艾薇阿姨收留時,我十三歲。她其實不是我的阿姨,郝特叔叔才是我的遠親。她忍不住要在我身上發揚基督大愛,也忍不住要每天提醒:我沒有任何人可以依靠,沒有任何東西屬於我。她總是說,我必須感恩。我的確很感恩。我每天都很感激她和我並沒有真正的親戚關係。
房間變得非常安靜,我可以聽到郝特叔叔的菸斗敲在牙齒上的聲音。他吐出一口甜甜的煙,開口說:「我建議大家先睡一覺再說。」
艾薇阿姨不敢惹郝特叔叔生氣,至少不會當著我的面。她坐在椅子上,越來越不耐煩。「你說了算,郝特。」
郝特叔叔弄弄菸斗,翻翻椅子旁邊菸斗架上的紙張。「那東西被我放在哪兒啦?」
「親愛的郝特,什麼東西呀?」艾薇阿姨的聲音簡直可以震碎玻璃。
「信。今天送來給海蒂的信。」一堆報紙滑到地上。就一家小店的老闆而言,郝特叔叔比我認識的任何人都喜歡閱讀。我自己也非常喜愛閱讀,但比較喜歡讀小說。郝特叔叔則喜歡讀報紙。他是第一個警告大家歐洲會開戰的人。他說,任何笨蛋只要留心,就會知道要開戰了。我完全沒有留心,直到查理從軍去了,才知道這回事。這麼一來,我大概知道自己到底算不算笨蛋嘍。
「有信!」我很驚訝。或許是查理寫來的!
「給海蒂的?」艾薇阿姨相當好奇。
郝特叔叔不理會她伸出來的手,直接把信交給我。
「是誰寫來的?」艾薇阿姨急著追問。
「一個住在蒙大拿的人。」郝特叔叔躲到《阿靈頓新聞》後頭,這表示他今天晚上不打算再說話了。
我打開信封,裡頭有兩封信。第一封的日期是一九一七年十一月十一日。
妳舅舅過世的時候,要我把這封信寄給妳。他常常幫助我,這是我能夠幫他做的一點小事。如果妳決定接受,我和我的丈夫卡爾會盡量幫妳。
派瑞麗‧強森‧慕勒
決定接受什麼?我打開第二封信。
我親愛的海蒂:
妳一定忘記我了。我是妳媽媽唯一的弟弟。如果我結了婚、過著正常的生活,早就把妳接來了。我不想美化任何事情,一直以來我就是個混蛋;可是我卻在蒙大拿展開了新生活。妳絕對想像不到,我一拿到墾地、蓋了小木屋之後,醫生就說我患的咳嗽是會咳死人的。除了血緣,妳跟我還有一點很像──從小到大,我們都沒有一個完整的家。妳是孤兒,我則是小學一念完就逃家了。妳大概會認為,我從來不曾想到住在愛荷華的外甥女。但是這封信足以證明我確實有想到妳。如果妳來維達鎮,就會看到我的墾地。我相信妳遺傳了妳媽媽的骨氣,足以承擔剩下來的屯墾工作。如果妳做得到──妳還有一年的時間──三百二十畝的蒙大拿土地就是妳的。
「噢!」我抓住靠椅的把手。
「怎麼了?壞消息嗎?」艾薇阿姨跑到我身邊,試著從我肩後偷看信的內容。我輕輕打了個冷顫,唸出最後一段:
本人神智清楚,謹以此封信將我的土地、屋子、屋子裡的東西、一隻叫做塞子且可靠的馬、一隻叫做紫蘿蘭但沒有用的母牛,都留給海蒂‧伊尼斯‧布魯克斯。
查斯特‧修伯特‧萊特海蒂‧伊尼斯‧布魯克斯的舅舅
附帶一句:海蒂,記得帶妳的冬衣和一隻貓咪。
艾薇阿姨從我手裡把信搶過去。我太震驚了,一時反應不過來。三百二十畝地!我自己的家!蒙大拿!
──摘錄自〈第一章 記得帶妳的冬衣和一隻貓咪〉
目錄
第一章 記得帶妳的冬衣和一隻貓咪
第二章 小心西部的瘋子
第三章 自由甘藍菜
第四章 我的八歲小騎士
第五章 紫蘿蘭,快跑!
第六章 妳真正的願望是什麼?
第七章 蛇球天
第八章 愛德國佬的傢伙!
第九章 戰壕創傷症候群
第十章 舞會見了,海蒂
第十一章 每一塊錢加起來就是勝利
第十二章 一閃一閃亮晶晶
第十三章 友誼的種籽
第十四章 人生就像咖啡一樣混濁
第十五章 明年之地
第十六章 我的心早已屬於這裡
第十七章 你愛這個國家嗎?
第十八章 原諒敵人,也原諒我們自己
第十九章 白色搶匪
第二十章 她還不滿二十一歲
第二十一章 我們的小喜鵲
第二十二章 夢想宛如蒲公英綻放
第二十三章 明年會更好
海蒂的食譜
1.派瑞麗的戰時香料蛋糕
2.海蒂的鹹餅乾,比鉛輕一點
後記
前臺東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張子樟導讀推荐
家的召喚與嚮往
「家」是一個深受作家喜愛的少年小說題材,無論是大家庭、核心家庭、單親家庭或外籍新娘家庭的描述,都會涉及到「愛」──人性中亙古不變的善的展示或追尋。許多故事中動人的描述都是家人或家族之間的互動或糾葛,繞著「愛」這個重大主題而演繹擴充。畢竟,「人間有愛」的境界是一般人所嚮往、所追求的,而「愛」的起點往往是「家」。「家」的召喚與嚮往是許多經典作品的主軸,人們在《柳林中的風聲》(The Wind in the Willows)早就讀到了一段作者藉鼴鼠的家對主人的召喚,凸顯「家」的魔力的動人文字。
十九世紀的苦兒苦女尋親和流浪故事一直是適合兒童閱讀的好作品。在這些闡釋「愛的追尋」的故事中,主角的冒險經歷與奮鬥過程常為小讀者帶來一些啟示及激勵的作用。這些主角的遭遇常常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他們往往必須歷經各種艱巨的考驗,才能與家人重逢,從此才能在正常家庭裡過著有愛滋潤的美好生活。當代少年小說名家艾非(Avi)的《鉛十字架的祕密》(The Cross of Lead)與《少年克里斯賓》(At the Edge of the World)也是這種類型的故事。
十九世紀中葉後期,不少美國墾荒者湧入西部,從事墾荒工作,期盼能在異鄉成家立業。這些勇者除了要面對陌生的大自然四季轉換的挑戰外,還得學會如何與當地原住民相處。這類「拓荒之旅」明確宣揚墾荒者在新土地上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建立新「家」。蘿拉‧懷特(Laura Ingalls Wilder) 自傳型的《小木屋系列》是墾荒小說中相當受人歡迎的。她的家人懂得如何在墾荒時期自我調適、步向成長。《海狸的記號》(The Sign of the Beaver)也是墾荒故事,只是主角麥特並不是隻身前往;他父親在荒地蓋好房子後,才返鄉接麥特的媽媽與妹妹,與親人重聚是可期待的。《海蒂的天空》(Hattie Big Sky)中十六歲海蒂的故事卻非如此。
海蒂經年累月寄人籬下,不停的在親戚家之間「穿梭」進出。她對於不得不看人臉色生活感到十分厭倦,一聽到從未見過面的查斯特舅舅在蒙大拿留下一大片土地讓她繼承,加上郝特叔叔的鼓勵,她決心離開這個自己不是很喜歡的家,嘗試去找尋完全屬於自己的家。她領悟到,原來離「家」的目的在於尋找一個更好的「家」。
對於人生地不熟的海蒂來說,在一塊全然陌生的土地上建立一個新家,是一份挑戰性很高的工作;幸好有卡爾‧慕勒一家人的幫忙,加上公雞吉姆、莉菲等人的加持,使她有力氣繼續苦撐下去。她在狼點剛下火車時,把野草香味認定為家的香味。五個月後,她相信她是擁有家園的海蒂。然而天災(冰雹、旱災、大風雪等)人禍(反德人士四處放火、口頭威脅等) 不斷,她勉強苦撐了一年,最後不得不放棄。她活在艱苦生活中,在務實時刻仍保有浪漫情懷:「或許,我就是四處為家的海蒂。或許這就是我的命運,我的召喚。問題是:我的理智如此告訴自己,我的心卻完全不買帳。我的心想要有個歸宿,一個屬於自己的家。」最後她在離去的火車上回顧說:「在草原上的那一年,我確實找到了一個家。我在自己身上找到了家,也在別人的心裡找到了家。」
十分巧合的,二○○七年紐伯瑞獎的三本得獎作品《樂琦的神奇力量》(The Higher Power of Lucky)、《幸運小銅板》(Penny from Heaven)與本書都以小女孩為主角,這三位早熟懂事的小女孩最關切的是追尋一個更好的家。相較之下,海蒂的命運最為悲慘,因為樂琦雖然擔心照顧她的布莉琪一走了之,但她還有一個名義上的「缺席」父親;小銅板即使父親不在了,但父母親雙方的家族都真心接納她,尤其是義裔父親的傳統大家庭給她的溫暖更使她深刻體會「家」的真義。
更湊巧的是,小銅板碰到了二次大戰美國的反義風潮,而海蒂面對的是一次大戰的反德風潮,日裔移民在二次大戰期間也同樣受到歧視待遇,讀者在許多其他文類的文字中,讀到類似的描述。美國縱然堅稱是個自由平等的國家,單憑「人生而平等」的理念並不見得能澈底解決膚色歧視、族群互斥的難題。從「大熔爐」的口號出發演變為「沙拉」(不同人種各有特色地展現在同一個沙拉碗裡) 到本書所謂的「拼布」比喻(如派瑞麗說:「……拼布就像交朋友……越是不一樣的布,越是不一樣的人,擺在一起才更完美。」)美國的族群問題仍然是個有待更進一步探討與解決的問題。
作者透過詳細的蒐集與整理功夫,再以細膩筆觸刻劃出曾祖母二十世紀初在蒙大拿的墾荒經過。她的筆下不時出現令人一再回味的話語:「我的胃有如吃了一桶沒熟的青蘋果。」、「他再度握起我的手,像是握著他媽媽最貴重的瓷茶杯那般溫柔。」、「我仔細看看自己的錢包,任何蛀蟲待在裡頭都會餓死。」、「有些籬笆讓人們更親近,就像卡爾‧慕勒幫我建的這一段籬笆。」、「我不但種了農作物,也種下了友誼的種籽。 」、「關懷別人比種田重要,原則比黃金重要,正確的選擇比大家的選擇重要。」這些句子足以讓讀者莞爾或深思。
除此之外,她對當時年輕一代的莫名愛國熱,也有其特殊的觀察角度,這可以在她對「我」的好友查理的描繪中看出來。從查理來自前線的信中,不難發現:他們這群年少氣盛、不知天高地厚的狂熱者,自以為有能力拯救與改造整個世界,但與現實問題面對面時,才覺察出自己的微小。這可說是種成長中的頓悟,有了這層頓悟,我們不必擔心年輕的一代是否有能力維繫這個世界的正常運作。在刻劃女主角堅毅性格、墾荒者之間的互助之餘,作者也暴露了多種人性的低劣層面,例如狂妄、歧視、貪婪等。善惡並列,讀者可從中體驗人生。
★2007年紐伯瑞兒童文學銀牌獎 ★97年度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希望閱讀百大好書好書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深耕閱讀計畫「兒童閱讀優良媒材」推薦 ★新北市滿天星閱讀優良圖書 ★文化部第31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 ★第54梯次「好書大家讀」優良少年兒童讀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