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天真活潑的靈珠子化身,七歲身長六尺力大無窮
身著的紅肚兜「混天綾」,手持金鐲「乾坤圈」,腳踏風火輪馳騁神魔400年….
《封神傳》,俗稱《封神榜》,又名《封神演義》,是一部神魔小說,也可以說是西周的英雄榜。作者運用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將民間流傳的封神故事加以整理、改編,成為人人必讀的經典。而書中的主角,例如輔佐周武王打天下的姜子牙、蓮花化身的哪吒三太子、二郞神楊戩、亨哈二將、擅於土遁的土行孫等,更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
《目錄》
紂王進香闖禍
冀州侯蘇護反商
妲己進宮迷紂王
紂王殺妻害子
姬昌坐牢
哪吒出世
姜子牙下山
姬昌難滿回西岐
姜子牙轉運
妲己害比干
黃飛虎反商
張桂芳西征
姜子牙冰凍岐山
魔家四將
聞太師打西岐
十絕陣
黃河陣
聞太師歸天
土行孫
殷洪和殷郊
姜子牙東征
準提道人收孔宣
廣成子三進碧游宮
哼哈二將
余元和余化
誅仙陣
瘟疫陣
萬仙陣
姜子牙進五關
二鬼七怪
妲己被殺‧紂王自焚
姜子牙封神
《內容摘錄》
「紂王進香闖禍」商朝帝乙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叫微子啟,二兒子叫微子衍,小兒子叫壽王。因為壽王的力氣特別大,帝乙就立他做太子。帝乙死了以後,壽王就做了天子,叫紂王。
商朝的首都叫朝歌,這時候,天下太平,老百姓都過著安靜、快樂的日子。在商朝的統治下,有四個大諸侯,每一個大諸侯,又統治著兩百個小諸侯。四個大諸侯是:東伯姜桓楚、南伯鄂崇禹、西伯姬昌、北伯崇侯虎。這四個大諸侯,常常率領著八百個小諸侯,去朝歌朝見紂王。
紂王當天子的第七年春天,忽然接到消息,說北方有很多小諸侯造反。紂王就叫太師聞仲帶兵去討伐。
一天早上,紂王上朝廷辦公,首相商容跟他說:「明天三月十五,是女媧娘娘的生日,您應該去女媧宮進香。」
紂王說:「女媧有什麼了不起,要我親自去燒香?」
商容回答說:「女媧娘娘是天帝的女兒,以前有一個人用腦袋撞不周山,把天都給撞塌了,女媧就煉了很多各種顏色的石頭,把天給補好。老百姓為了報答她補天的功勞,所以才建築了宮廟祭祀她。她是保護國家的正神,您應該去進香,表示您對她的尊敬。」
紂王聽商容這麼說,就答應了。第二天,就率領了文武百官,坐車去女媧宮進香。
進了香以後,紂王順便參觀宮裡的神像。就在這時候,一陣風捲起女媧聖像前頭的帳幔,紂王見聖像很漂亮,心裡想:「我雖然有太太,並且有很多女人伺候,卻沒有一個有她這麼漂亮。」就用筆在牆上寫了一首詩,大意是希望女媧去宮裡伺候他。
商容勸他說:「女媧是上古的正神,我請您來燒香,是求她保佑國家,您寫詩汙辱她,恐怕她會生您的氣,對國家不利。請您趕快叫人用水洗掉,免得給老百姓看到,不太好。」
紂王說:「我是因為見她漂亮,才寫詩讚美她,並沒有別的意思,即使老百姓見了,又有什麼關係呢?您不要管。」說完,就下令備車回去。文武百官,誰也不敢再跟他說什麼。
紂王去了不久,女媧娘娘就回來了,她看見牆上的詩,氣得大罵紂王說:「這無道的昏君,不好好的做人,治理國家,居然敢汙辱我,實在太可惡了,不給他點兒顏色瞧瞧,還得了嗎?」就叫彩霞童兒去後宮,把金葫蘆拿來,放在臺階下邊兒。她揭開葫蘆蓋用手一指,葫蘆裡就射出一道白光來,白光上掛著一面旗子,叫招妖旗。不一會兒,各地方的妖怪,都跑了來,等候她的差遣。
她叫其他的妖怪都回去,只留下軒轅墳裡的三個妖怪。這三個妖怪,一個是千年狐狸精,一個是九頭野雞精,一個是玉石琵琶精。
三個妖精跪在臺階下邊兒,女媧娘娘向她們說:「商朝該滅亡了,西周已經誕生了賢明的君主。你們三個變成三個漂亮的女人,到紂王宮裡去迷他,等武王討伐紂王成功,你們的任務就算完成了。可是,你們千萬不能害人。成功以後,我會幫助你們成仙。
女媧娘娘吩咐了以後,三個妖精就變成一陣清風走了。
不朽的神魔小說 知名兒童暨青少年文學作家 管家琪
文學大師魯迅曾經說,一般人的歷史知識多半是從小說以及由小說改編而成的戲文中學來的;這種現象至今依然存在!只不過魯迅那個時代的「戲文」成了今天的電影和連續劇。
不管是哪一個時代,確實都會有很多的創作者〈比方說今日的影視編劇〉很喜歡從古典名著中去汲取營養,因為古典名著的資源實在太豐富了!不僅可以從中找到精采的故事,還可以找到很多早已深入民間的人物形象,很能引起大眾的共鳴;而許多不朽的古典名著,也經由這樣的方式歷久彌新。
譬如,「哪吒」就是一個不朽的人物形象,不斷以卡通、影視、舞台劇等不同的形式與大眾見面。他一方面天真活潑,一方面又是靈珠子化身,到了七歲的時候就已經身長六尺,力大無窮;紅肚兜和金鐲本來是一般幼兒常見的裝束,但是哪吒的紅肚兜叫做「混天綾」,金鐲叫做「乾坤圈」,都成了厲害的武器,而他腳踏風火輪,看來彷彿是遊戲,實際上卻大有神通……這樣的形象設計實在是太突出、太迷人了。
哪吒不僅外在形象獨具魅力,內在思想也很深刻,很能打動大眾。與哪吒相比,哪吒的父親李靖顯得非常冷漠無情。後來當哪吒藉蓮花還魂現身之後,竟氣呼呼的跑去找李靖算帳。在過去封建道德那麼根深蒂固的年代,這種叛逆的情節可真是大膽得令人瞠目結舌;儘管哪吒的報仇行動〈似乎應該視之為一種反抗〉失敗了,但行動本身的意義還是頗令人震驚。
三、四百年以來,「哪吒」這個人物形象一直深入人心,而這個人物則是出自明代神魔小說《封神傳》〈也就是《封神演義》〉。
《封神傳》成書年代大約在明隆慶、萬曆年間〈1567-1619〉,稍晚於《西遊記》,一般都認為作者〈有許仲琳和陸西星兩種說法〉在創作時顯然受到《西遊記》的影響;《西遊記》以唐憎玄奘西天取經的真實歷史事件為基礎,再加以文學化的想像,《封神傳》則是根據商周之爭這段歷史的一番演義,而且兩者都充滿幻想。
雖然就思想內涵和藝術成就來說,一般都認為《西遊記》明顯要高於《封神傳》,但《封神傳》還是創造了一些令人難忘的人物形象;除了哪吒,同樣是七歲小男孩,後來因貪吃奇特紅杏而長出肉翅的雷震子,以及發跡前窩窩囊囊、後來卻呼風喚雨、成為伐紂最大功臣的姜子牙等。民間甚至藉用姜子牙的形象又創造出一些俗諺,比方說「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姜子牙在此,百無禁忌」〈因為姜子牙經常為了目的不擇手段,「言而無信」對他來說根本是家常便飯〉,由此可見《封神傳》一書傳播之廣。
以改寫版來說,這本東方版的《封神傳》所呈現的篇幅算是相當充實的,改寫者朱傳譽先生又是文壇前輩,對於如何擷取原著精華、如何以淺白的文字讓現代讀者在閱讀時毫無困難,都非常的有經驗,孩子們就算透過卡通、電動遊戲和影視作品接觸過哪吒,若能來閱讀一下這本《封神傳》,一定會驚奇的發現原來原著中的故事要更加精采!不僅哪吒的故事不可不讀,其他許多篇章也都值得一讀再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