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的疆域很大,在中國的歷史上僅次於唐朝、元朝和清朝,自劉邦在咸陽稱王至漢平帝的二百一十四年歷史,史稱西漢或前漢。王莽篡漢漢光武劉秀中興後至漢獻帝一百九十六年的歷史,史稱東漢或後漢。前後漢加起來共有四百一十年之久。
漢代勤政愛民的漢文帝、漢景帝造就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國家漸走上富強之道。漢武帝六伐匈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大開東西文化交流,然而晚年受巫蠱之禍終導致西漢滅亡。活生生的歷史事件近在眼前,期待讀者藉本書認識漢代四百年的歷史,進而啟發潛藏其中的智慧寶藏。
故事摘錄
大封王侯
……
第二個受封的是勇猛善戰的曹參,他渾身都是打仗受傷的疤痕。高祖封他為平陽侯。
第三個輪到張良受封。高祖讓他自己選擇齊國的地方三萬戶為侯。
張良很謙虛的說:「小臣過去跟陛下在留(江蘇沛縣以東)地相遇,這是老天爺的安排,所以小臣不敢要三萬戶,能封留地給我,我就心滿意足了。」張良知道高祖心胸狹小,這時候功臣們都在邀功,他為了避免惹別人不高興,所以才不要太多封賞。
張良原是韓國人,祖先好幾代都當過韓國的宰相。秦國滅韓國時,他雖然還很年輕,就立下志願要為韓國復仇。他將家裡所有的財產處理掉,祕密結交義士,想法子要刺殺秦始皇。可是秦國防備得很嚴密,要想刺殺秦始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秦始皇二十九年(西元前二一八年),張良聽說秦始皇又要巡遊全國 ,便花錢買通一名大力士,展開暗殺的行動。一天,秦始皇帶著大批的人馬,路過一個叫博浪沙的地方,車隊正在往前走的時候,路旁突然跳出一個又高又壯的大漢,舉起一把重達一百二十斤的大鐵錘,朝秦始皇的車子揮過去。只聽一聲巨響,車子被鐵錘砸得粉碎。可惜秦始皇坐在另外一部車子裡,沒有被打中。在緊張慌亂中,張良逃到下邳,從此隱姓埋名,躲藏起來。
起初秦始皇追查得很緊,日子久了鬆懈下來,張良才敢出來走走。有一天,他閒得無聊,沿著一條小河邊散步,走過一座小橋的時候,橋上一位老公公看見張良過來,故意將腳上的一隻鞋抖落到橋下,然後很不客氣的叫住張良。
「喂!小伙子,快把鞋子給我撿上來。」
張良心情不好才出來散心,想不到竟碰上這麼不講理的老頭兒,真想狠狠打他一頓。但是仔細一看,那位老公公穿著布衣,拄著枴杖,年紀少說也有七十多歲了,覺得怪可憐的,便沒有多說一句話,立刻幫他從橋下把鞋撿上來。
老頭兒伸出腳來,又不客氣的說:「給我穿上!」張良又好笑又好氣,一想他那麼大年紀了,既然將鞋撿回來了,就給他穿上吧!於是張良默默的跪著替老頭兒穿上鞋。鞋穿好了,老頭兒轉頭就走,連一聲謝謝都沒說。張良覺得這位老頭兒好古怪,於是悄悄跟在後面,看看他到底是幹神什麼的。
張良跟在老頭兒後走了好一段路,老頭兒才轉過頭對張良說:「你這小伙子還不錯,可以調教調教。五天後,天沒亮前,到橋上來見我。」
張良聽老頭兒的口氣,不像是一個普通人,就很恭敬的答應了。
第五天,張良一大早趕到橋上,想不到老頭兒早就在那兒等他了。
老頭兒瞟了張良一眼,很不高興的說:「年輕人跟老人家相約,應該先來等我的,為神什麼要遲到呢?回去吧!五天後再來見我。」張良很不好意思,只好回去。
五天又到了。這次他不敢起晚,聽到第一聲雞叫,就急急忙忙趕到那座橋去。天還黑黑的,可是老頭兒又比他早到了。老頭兒毫不客氣又叫他五天後再來。
五天很快到了。這次張良下定決心要早到,於是月亮剛升起,他就踏著月色趕到橋上。不一會兒,果然看到老頭兒拄著柺杖來了。
張良給老頭兒行過禮,老人笑嘻嘻的說:「好!好!這才像是個年輕人。」
老人說完,從袖口裡拿出一部書,小心的交給張良。
「小伙子,十年後,你一定會出人頭地。這部書你要好好研究,對你有很大的幫助。」 張良很感激的一再道謝,然後問老人:「老先生,晚輩神什麼時候可以再見到您呢?」
「十三年後,在濟北穀城的山下,你會看到一塊黃顏色的大石頭,那就是我了。」
張良還想要問老人一些事,但是一轉眼他就不見了。
美麗的月光照著靜靜的田野,四周除了水聲、蟲聲和風吹草動的聲音外,神什麼也沒有。張良抱著書,踏著月光往回走,邊走邊想:「這位老人絕不是平常人。」
回到家後,張良打開書一看,上面寫著「太公兵法」。張良知道太公就是姜子牙,也就是周朝周文王的軍師,因此對這本書分外珍惜,從此整天研究書中的兵法,學會了很多作戰的策略。
有一天,劉邦路過下邳,張良聽說他要推翻暴虐的秦始皇,就去投靠劉邦,跟著他去打天下。後來他能夠立大功,全靠從那本書學來的兵法。
十三年後,他路過濟北的穀山下,果然看到一塊黃色的大石頭。張良便將這塊石頭搬回家供奉。
歷史是一面鏡子
漢代的疆域很大,在中國的歷史上僅次於唐朝、元朝和清朝。自劉邦在咸陽稱王至漢平帝(西元前二○六─西元八年),共有十一個皇帝,二百一十四年的歷史,歷史上稱為西漢或前漢。王莽篡漢鬧了十五年,漢光武劉秀中興後,傳位至漢獻帝(西元二五─二二○年),經歷了十三位皇帝,一百九十六年的歷史,歷史上稱為東漢或後漢。前後漢加起來共有四百一十年之久。
這麼大的國家,這麼長的歷史,如何改寫、簡化,才能讓少年讀者有興趣一讀,對四百多年兩漢的歷史有個概括的認識呢?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筆者盡量抓住那些較具故事性的人物、事件來寫。在處理資料時,不必要的人物、瑣事,能省則省。由於這是寫給少年讀者認識歷史的書,不是一本研究歷史的書,省略了一些不必要的人與事,並不會損及歷史的真實性,但是為了保存歷史紀錄的完整,總免不了一些枯燥的陳述。
編寫這部書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要幫助少年讀者從曾經有過的那些人,和曾經發生的那些事中得到啟發,明白現在是如何由過去演變來的,進而激起少年讀者對人類文明或社會的好奇和興趣。我們要像爬臺階一樣一層一層往上爬,一代一代往上追溯,了解了人類進化和朝代興亡的脈絡,才能從歷史中得到寶貴的教訓。
「歷史是一面鏡子」說的不正是這個道理!
★文化部推荐第4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 ★第54梯次「好書大家讀」優良少年兒童讀物 ★2008年度「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深耕閱讀計畫「兒童閱讀優良媒材」推薦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希望閱讀百大好書好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