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歲的蜜蕊和爸爸、姐姐住在丹蘭王國的偏僻領地──伊思卡山上的山村裡。
那裡的村民生活貧苦,從以前到現在一直都以採靈達石為生。不管村民挖出了多少石頭、挖盡多少座美麗的靈達石場,和平地人以石易物的結果,仍無法獲得溫飽。
某天,遠從王國都城來的宮廷議長向村人宣布:宮廷的教士占卜出未來的王妃就住在這座深山裡!因此,國王下令在山上開設一所「王妃學校」,村裡有二十個女孩必須離家到學校上學,等待王子來年上山選妃。蜜蕊也在王妃候選人的名單裡。
王妃學校的校規相當嚴苛、不公平,深具正義感的蜜蕊因此被老師處罰,甚至被其他同儕排擠。孤單的蜜蕊只好把全副心思放在學校課業上,有空就偷偷練習村人在採石場所使用的採石場話──一種以共同記憶和靈達石為傳達媒介的心靈溝通方式;還和一個來自平地、也遭其他人排擠的女孩璞蕾塔成為好朋友。
知識就是力量!蜜蕊不僅很快就學會識字,還研讀商業書籍,發現村人所採的靈達石原來是相當珍貴的石頭,是專門用來建造皇宮的石材。
在蜜蕊的帶領下,這群王妃學校的女孩不僅運用在課堂上學到的外交原則和老師談判,替自己爭取到公平的待遇;更連同村民跟來自平地的小販據理力爭,整座村莊的生活因此大為改善。
冬天來臨前,王子終於上山來選妃了。獲選為「學校公主」的蜜蕊不僅穿上了大家夢寐以求的銀袍,還和王子跳了第一支舞。沒想到,王子並未作出選擇,反而鬱鬱不樂的乘著馬車回宮了。
因此,這些女孩不得不再多上一年課程,以備王子隨時回來選妃。
王子才離開沒多久,風聞這個選妃消息的山寇立刻來犯。山寇綁架了學校裡所有的人,打算挾持未來的王妃向王子要求贖金。在幾近絕望的情況下,蜜蕊趕緊試著用採石場話向青梅竹馬沛德求救;沛德和村人一得知這個消息,立刻前來營救這些女孩,趕走了山寇。
不久,王子又再次上山來。他一看見在上回舞會缺席的璞蕾塔,立即就選她當王妃。原來,璞蕾塔其實是個貴族女孩,而且和王子還是青梅竹馬,彼此始終都很喜歡對方。然而,她的貴族父親一得知教士的占卜結果,就費盡心思的送女兒上山來住。璞蕾塔對此羞愧不已,但幸而終能和王子結為連理。
蜜蕊雖然沒有成為王妃,在學校習得的知識卻大大改變了她。她原本望離開山村,前往平地展開新生活;但在歷經了山寇綁架事件後,蜜蕊發現──自己還是最喜愛這座山村家鄉,以及這裡的獨特傳統和每一位村人,而且自己最喜愛的男孩也並非王子,而是青梅竹馬的沛德。
更高興的是,伊思卡山終於有了一所像樣的學校,村裡的男孩和女孩都有機會接受教育,展開不同以往的嶄新生活……
她們走了足足三個小時,繞過大大小小的水窪和坑洞,還繞過很久以前就廢棄在路邊的採石場石塊,最後終於看見學校的屋頂。蜜蕊六年前曾經來過這裡,那年村子裡的人在石牆裡慶祝春節。後來大家覺得路程實在太遠,就再也不來了。
那棟屋子被稱作「石頭大臣官邸」。根據村人的猜測,這棟房屋以前的屋主一定是被派來監督採石場的大臣。不過,現在已經沒有石頭大臣住在山裡了。看了這棟房子,蜜蕊更想去看看住在平地的王國,她想知道那裡還有什麼東西是自己從未見過的。
即使距離很遠,蜜蕊還是可以察覺到那陣微弱的白光──這棟房子以磨過的靈達石當地基,她從未見過磨亮後的靈達石。房子的其他部分是以灰色粗石建成的,那些石頭都打得很方、很平滑,也砌得完美無缺。房子正門前砌有三層臺階,正門兩旁的圓柱支撐著雕有花樣的山形牆。幾個工人正爬在屋頂上修補被風雨損壞的石瓦。一些平地工人則忙著替窗框裝上玻璃,拔除長在石縫、臺階縫裡的雜草,或者清掃堆積了多年的塵土。
女孩們抵達後,先在房屋外頭打轉,個個目瞪口呆的看著屋裡屋外,還偷偷瞄了瞄門外的馬車。她們一共有二十個人,葛娣最小,才剛滿十二歲;班娜最大,已經十七歲半了。
一個高瘦的女人出現在房子的入口,她的雙頰凹陷,髮尾平平直直得像把鑿子。那女人正等著她們的到來。蜜蕊想起自己的山村居民身分,便和其他女孩傻愣愣的站在那裡,一時不知該怎麼辦才好。
「站近一點。」那女人開口說。
蜜蕊試著和大家排成一列,但其他人好像都不清楚她想幹什麼,結果大家站成一團,沒能排好隊。
「看來我的判斷果然沒錯,要把妳們這群山村女孩教好,真的得花很多力氣。」女人用力咬了咬嘴脣,「我是甌拉娜.曼司的女兒,請稱呼我甌拉娜老師。我已經聽說了丹蘭國偏遠地區的情況──沒有城鎮,沒有市場,沒有皇室家族。現在,只要妳們穿過柱子走進這棟房子裡,就表示同意遵守我所訂的一切規矩。在這所學校裡,我要求絕對的服從,這樣才有辦法把妳們這群沒受過教育的女孩變成淑女。懂嗎?」
芙芮瞇眼看著甌拉娜。「所以,妳的意思是說如果我們不願意遵守,就可以不必來這裡上學了?」
甌拉娜聽了,不禁嘖嘖咂舌。「這比我想像的還糟,不如直接把學校設在牛舍算了。」
「請原諒我們的無知,甌拉娜老師。」卡塔立刻上前一步,她那頭鬈髮紅得像村子溪邊的黏土。卡塔只比班娜矮一點,是她們裡頭第二高的女孩,但她總露出一副比大家高大、比大家厲害兩倍的神態。
「妳一定覺得我們像鄉下女孩。」卡塔說,「不過我們已經準備好要走進這所學校,遵守規矩,用功讀書。」
有些女孩看起來就是一副不怎麼情願的模樣,她們紛紛用眼角餘光瞄著卡塔,不安的換了換腳。但歐斯之前已經講得很清楚了,所以大部分的女孩都跟著點頭,小聲的表示同意。
甌拉娜似乎不怎麼相信,但還是說:「那就廢話少說,進去吧。」
甌拉娜一轉身,卡塔就回頭瞪著這些女孩說:「別一副沒見過世面的樣子好嗎?」
深山裡的王妃大夢
劉鳳芯
受第二波女性主義思潮的影響,自八○年代以降,英語系兒童小說時興從童話取材創作,重寫女性的戲分與命運,這股風潮至今不絕。
不過,要將一則篇幅原本巧小的童話延展成小說規模,並且注入原版故事以外的意涵,實非易事。在我個人的印象中,唐娜‧喬‧娜波莉(Donna Jo Napoli)根據糖果屋(Hansel and Gretel)改寫的中篇小說《魔法陣》(The Magic Circle)是其中極為絕妙的作品;可惜她後來根據斑衣吹笛人所改寫的《呼吸》(Breath)卻成績平平。
《誰來當王妃》的作者珊寧‧海爾,似乎也喜搭這班童話改寫列車,從初試啼聲的《天鵝公主》(Goose Girl)乃至《誰來當王妃》,這幾部代表作均不脫童話的影子;雖然是寫作新秀,在情節的構設與鋪陳、小說進行的節奏快慢、乃至於事件前因後果的交代與銜接上稍顯生澀,不過這部作品反思了以階級劃分社會地位的古典禮儀課程,並且從山村居民邊陲但制高的角度反觀平地人的觀念與行事,甚至獨創了山村居民透過靈達石默聲傳遞記憶與訊息的超自然溝通方式,處處可見新意。
歷來童話的故事發生地點不外是蔥鬱得略顯陰森的森林,但是《誰來當王妃》卻將故事場景開拔至孤絕深山,作者筆下的伊思卡山是個遍地石礫的邊陲疆域。伊思卡(Eskel),有神聖鍋爐之意,是祭拜神祇時所使用的容器;原文的凹型器皿形象,暗示了在伊思卡山這片極目不見綠意的不毛之地,神妙與驚異的事件恐怕不是來自遠離地面的枝頭或天上,而是蘊釀在地底,並藏身在那勉力「征服石頭,攀出石縫面對陽光」的蜜蕊花身上。果不其然,以這種山花命名的女主角蜜蕊,完全展現了蜜蕊花的特性。小蜜蕊長得纖瘦不起眼,自卑得以為自己被家人忽略、被同儕排擠,幸好她懂得幽默自嘲,並且善用自己獨特的天賦與直覺,堅毅的生長在滿布碎石、石粉飄飛的伊思卡山上。在故事的最後,蜜蕊不僅讓自己頭角崢嶸、獲得肯定,也起身帶領村民跟平地人力爭山村居民的生存權益。小蜜蕊一角,以及書中所觸及的山村居民與平地人的權利關係,為這則架構在童話之上的小說添加了勵志的主題。
描寫王妃養成教育的如電影《麻雀變公主》(The Princess Diaries)或眼下這本《誰來當王妃》,是一寫再寫、演了又演、始終引人一看再看的賣座題材,原因不外乎此主題滿足了觀者的願望和偷窺的心理。不過,只要對照社會現實,也就凸顯這類型小說的矛盾之處──因為到頭來得以進入皇室的女性,終究不脫與王子門當戶對、而且柔順婉約的款型;在婚姻邏輯上,《誰來當王妃》顯然也複製了傳統童話的刻板價值觀。
至於翻轉傳統童話女主角刻板塑型的小蜜蕊,個性聰穎、風趣且富正義感,她雖獲得「學校公主」的頭銜,但出身畢竟與皇室天差地遠。不過作者似乎不忍違逆讀者對童話完美結局的期待,所以蜜蕊雖然並未被王子選為王妃,最終還是投入青梅竹馬沛德的懷抱,也算家歡樂收場
在《誰來當王妃》一書中,作者花費將近四分之一的篇幅詳述女孩們接受王妃養成教育的過程,寫出學校規訓的嚴苛無理,以及平地人逞社經優勢,一逕拒斥或否定山村居民生活作息與傳統的跋扈,讓讀者得以重新思索教育的真正意義。作者並特別在女孩的學習課程中描述學習商業與外交辭令對蜜蕊的影響,是其他小說裡較少提及的教育科目。
全書最不可思議的地方,莫過於蜜蕊領悟出講採石場話的祕訣,進而學習以歌唱或默聲方式,透過與村人的共同記憶,透過腳下的靈達石,建立了村人彼此之間的聯繫與向心力,喚起並延續了山村居民的獨特族群記憶。對一般讀者而言,蜜蕊學會採石場話的過程讀來似乎異常抽象、玄妙,超乎現實的生活經驗,閱讀時得稍作聯想和轉換。然而,山村居民以超自然能力溝通的採石場話,是以土地作為記憶的線索和傳達途徑,類似的描寫也出現在當代不少原民小說當中,在在凸顯出邊陲族群與土地的親密相依關係。
★2006年美國紐伯瑞兒童文學銀牌獎 ★好書大家讀故事文學組好書推荐 ★聯合報讀書人好書金榜 ★台北市深耕閱讀計畫推荐得獎好書 ★新北市滿天星閱讀優良圖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