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華(兒童文學作家)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余遠炫(作家) 林良(兒童文學作家) 林玫伶(國小校長‧兒童文學作家) 洪蘭(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徐永康(台灣閱讀協會常務理事長) 徐秋玲(北一女國文老師) 張子樟(兒童文學評論家) 陳安儀(親職作家) 蔡明灑(朗朗小書房創辦人) (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落入兔子洞裡的奇幻國度 吃了一小口蛋糕後,愛麗絲的身體就變成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了。 「再見了!我的腳。從此我再也不能替你們穿鞋子、穿襪子了。你們要好好自己想辦法喔!」 她就這樣一會兒大一會兒小的翻轉了十二次……
一個名叫愛麗絲的小女孩,某日午後和姊姊坐在河堤上,她無聊得發慌,一隻穿著西裝背心的小白兔忽然從眼前急忙跑過,愛麗絲為了追逐牠而掉進兔子洞,意外闖入充滿不可思議的奇幻國度,展開一趟驚險又荒誕的旅程。 在這裡,愛麗絲的身體會因為吃一片蘑菇、餅乾忽然變大又縮小,還遇到一些古怪的對象以及會說話的動物們,譬如會說故事的植物龜、喜歡嘲弄人的半獅半鷲怪獸、抽煙筒的毛毛蟲、咧嘴笑的貓、老被作弄的蜥蜴、各種階級身分的撲克人、動不動就下令砍人家的頭的紅心皇后、永遠在喝下午茶的三月兔、賣帽子的人、睡鼠……種種奇遇都和愛麗絲產生了微妙的互動。 這部童話以神奇、幽默,突破框架且詩意的形式呈現,突破了當時傳統兒童文學道德說教的刻板公式,故事中的一切完全超乎尋常邏輯。出版至今已翻譯成174種語言,受到各國讀者的喜愛,是最具影響力的童話故事,也是許多舞臺劇、電影及電視節目的藍本。
閱讀世界名著 拓廣國際視野 文╱林良(兒童文學作家)
東方出版社創立於一九四五年,是臺灣最早以出版兒童讀物為目標的出版社。為了幫助學童學習國語,增強語文能力,東方出版的各種兒童讀物當中,文學讀物尤其受到特別的關注。 為兒童出版文學讀物有許多途徑,不同的出版社有不同的做法。東方出版社的做法特別的與眾不同,也特別的引人注目,那就是要為具有經典地位的文學名著製作「少年版」。這樣的做法,可大可久,而且不愁沒有材料來源。因此,東方的編輯都懷有一個信念,就是:每一部具有經典地位的文學名著,都應該有一本「少年版」,不論是哪一國,不論是哪一個時代。 舉例來說,西班牙作家「塞凡提斯」的文學巨作《唐‧吉訶德》,代表西班牙的文學成就。這樣的作品,我們的學童哪能有機會讀到。東方要做的,就是為少年們創造機會,讓他們能夠及早目睹。「少年版」的功能就在這裡。 為世界文學名著製作「少年版」,最先要選擇適當的版本或完整的譯本,再邀請有經驗的作家根據選定的版本進行改寫。作家都有豐富的閱讀經驗和寫作經驗,在重新閱讀選定的版本之後,進行節錄,使長書變短,大書凝鍊成小書,留下精采的部分,刪除冗長的部分,完成一本適合少年閱讀的讀物。 再以俄國作家「托爾斯泰」所寫的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這是他付出心血最多的傑作,長度有一百萬字。少年讀者每天讀一小時,要讀多久才能完成?有了「少年版」,少年讀者兩、三天就可以讀完一部世界文學名著,該有多高興。 「少年版」不只是能解決文字長度的問題,還能把原版書某些深奧難懂的文字,改寫得流暢易懂,使少年讀者獲得順暢閱讀的樂趣。此外,尤其可以使老師和家長放心的,就是原書中如有對純潔的少年讀者不適宜的、不雅、不潔的敘述或描寫,「少年版」都可以做細心的處理。 文學讀物的範圍非常廣大,有一般的生活文學、歷史文學、傳記文學、推理文學、科幻文學等。東方特地規畫出各種不同系列,「世界少年文學精選」就是其中的系列之一。 「世界少年文學精選」所選的書,以世界各國著名的小說為主,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經累積到一百二十冊。包括的國家有英國、美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希臘、瑞士、比利時、瑞典,還有阿拉伯國家,以及東方國家的日本,一共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少年讀者在這個系列裡,可以選讀到歷史最悠久的《希臘神話》、《天方夜譚》等,也可以選讀到現代著名小說《老人與海》、《小王子》等。 最能使少年讀者興奮的,應該是藉著閱讀,他們竟可以跟許多有名的大作家親近,例如:莎士比亞、托爾斯泰、狄更斯、雨果、大仲馬、小仲馬、馬克‧吐溫、海明威…… 這系列所選的書幾乎都是聞名世界的小說,原作者都是名家。至於參與改寫工作的人,也都是國內的知名作家,例如:黃得時、林文月、蘇尚耀、許文新、周姚萍、管家琪……他們都值得老師和家長信賴。少年讀者從系列裡選書閱讀,等於在世界文學園地裡周遊一遭,對全世界的文學有了基本的認識。除此之外,還可藉著閱讀,了解到世界各民族的風俗人情、生活方式。更可以發現,各民族幾乎都有相似的善惡觀念,而且會為相似的事情而感動。 東方這一次為這個系列進行改版,要讓這一套永不怕老的叢書穿上新衣。很高興聽到這樣的消息,就以後面的兩句話作為我對這套書的形容,並且以它作為賀詞,祝賀這套書的新生。 這兩句話就是:「閱讀世界名著,拓廣國際視野」。
輕敲文學殿堂的大門 張子樟(兒童文學評論家)
經典作品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在電子媒介掛帥、以檢索使用為主的年代裡,文字閱讀逐漸不受重視,倡導閱讀經典作品是不是落伍了?關於閱讀經典的主張眾說紛紜,但其必要性似乎沒人否定,因為在人類文化的演進中,經典作品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專家學者都強調閱讀經典是種文化傳遞,是任何年代的孩子終其一生不可或缺的。 如果說互聯網的應用嚴重衝擊經典閱讀,我們不妨換個人人都可以接納的角度來評估,或許當代的每個孩子同時要學習的事物太多,不太可能任何類型的作品都認真細讀。因此,如果要在有限時間裡讀文字作品,就應該直接閱讀經典作品。 經典擴大我們的想像與見識 何謂「經典」?法國批評家聖佩甫(Charles Augustin Sainte-Beuve, 1804~1869)在〈什麼是經典〉一文中說:「真正的經典作者豐富了人類心靈,擴充了心靈的寶藏,令心靈更往前邁進一步,發現了一些無可置疑的道德真理,或者在那似乎已經被澈底探測瞭解了的人心中再度掌握住某些永恆的熱情;他的思想、觀察、發現,無論以何種形式出現,必然開闊寬廣、精緻、通達、明斷而優美;他訴諸屬於全世界的個人獨特風格,對所有的人類說話,那種風格不依賴新詞彙而自然清爽,歷久彌新,與時俱進。」他的明確定義使我們了解「為什麼要讀經典」這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 文學大師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 1923~1985)在《為什麼要讀經典》(Why Read the Classics?)一書中說:「在青少年時代,每一次閱讀就像每一次經驗,都會增添獨特的滋味和意義。青少年的閱讀可能(也許同時)具有形成性格的作用,理由是它賦予我們未來的經驗一種形式或形狀,為這些經驗提供模式,提供處理這些經驗的手段、比較的措辭、把這些經驗加以歸類的方法、價值的衡量標準、美的範例。」看了這段話,我們心中或許會有個方向:在選擇名家的作品時,最好內容與青少年成長有關,或者以婉轉的方式呈現世界的某些真實面,以獨特、意想不到和新穎的內涵蘊藏人生旅程中的寶貴與豐富的經驗。 合乎這兩位文學大師說法的虛構作品,在閱讀時或許會讓人暫時逃離現實人生,但讀完之後,必會使人用更有智慧的方式去看待不得不面對的人生。也就是說,嚴肅的文學傑作必定具備教育啟發功能、擴大讀者的想像和見識空間,使他們感覺更敏銳、領受更深刻、思辨更清晰。 然而,很多人往往會被「經典」二字給嚇到,以為經典作品都深奧難懂。其實,如果我們換個簡單的說法,經典作品會是我們百讀不厭的優秀作品。只要我們這些懼怕艱深文學理論的「普通讀者」,在讀完一篇好作品後,能激發我們去聯想到許多人生問題,並時時想再多讀幾遍,這便是好作品,因為它傳達了人性的共通性,讓我們感動,並引起共鳴。 從小培養正確的閱讀態度 現代檢索工具使用方便的結果難免會形塑出某種特殊的「新人類」:只知在不同的檢索利器中得到充分告知和瞬間滿足,不想在細讀文學經典作品後反思與積澱過程中,逐漸提昇自我的精神層次。這方面可以2007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多麗絲‧萊辛(Doris Lessing, 1919~2013)的話來說明。她在接受訪問時,十分懇切的指出:只有讀文學作品才是上策。她先舉了一個十分有趣的例子:「有一種現象我稱之為受過教育的野蠻人(the educated barbarians)。有一種人,他曾上過學或念過好多年大學,由於成績優秀得過獎,到頭來什麼也沒讀過,對歷史一無所知,尤其毫無好奇心。我的許多年輕朋友都像這様。他們都是十足討人喜歡的孩子。大家在一起時玩得很高興。我們閒聊,一起去購物,談論朋友,但只要稍微提到任何與文學有關的事情,他們的眼睛便變得呆滯無神。」她接著又說:「在英國,有高學歷的『野蠻人』愈來愈多。這些野蠻人懂得最先進的科技知識,能操作最複雜的機器,卻缺乏情感,缺乏情趣,缺乏寛容博愛的精神。造成他們『野蠻』的原因,是因為他們不讀文學作品。」 接著她回憶起二十世紀裡三〇、四〇年代的人們閱讀經典名著的態度:「回顧當年虛擲的青春年華裡,我記得那些未有特殊文釆的人們。他們甚至缺少良好教育,但他們認為閲讀《戰爭與和平》是理所當然的,他們不會說:『這好難!這太長啦!我不認識太長的字。』他們就只是閱讀。那時候人們就是這様子。」在年輕人眼中,這純粹是古人的閱讀經典態度,卻是正確的閱讀態度。「世界少年文學必讀經典60」便是嘗試在這方面去做努力。 刺激想像力和創造力 以「想像創造」為主題的這六本作品均屬於「奇幻」範疇,無限的時空給大小讀者充分的想像空間。源於希臘(《希臘神話》)、波斯(《天方夜譚》)、英國(《仲夏夜之夢》、《格列佛遊記》和《愛麗絲夢遊奇境》)和美國(《綠野仙蹤》)的經典作品讓大小讀者遨遊於廣濶的虛擬世界,間接刺激想像力和創造力。細讀這些作品,我們會發現它們遵循「挖掘人性」的基本原則,不論是大人的故事轉為以小孩為主角的故事,或以小女孩的成長經驗為主,預告上個世紀裡六〇年代女性主義的興起。這些作品將會帶著青少年輕敲文學殿堂的大門。 兔子洞傳奇 這是一本玩弄文字的奇書。它有許多不同的譯本,如果你想輕敲文學殿堂的大門,不妨先讀完此改寫本,再進一步細讀全譯本與原著,你會被作者虛構的奇幻世界迷住,從此掉落「兔子洞」,展開不一様的生命歷程。 一本好書只要成為名著,就會出現不少仿作,或者以「互文」為由,詮釋不同的人生境遇,例如《噓!別提愛麗絲》、《別告訴愛麗絲》等。書中那位精神狀態不像常人、動不動就大叫「砍了他的頭!」的怪胎皇后已成經典中的典型人物之一,愛麗絲更具代表性。 在專家學者的眼中,愛麗絲跌進兔子洞是種隱喻,也是象徵,是青少年必經的成長過程之一。有些人甚至必須在某個混沌不明的兔子洞找到回家的路,找到自己的定位。這種說法可說是本書的嚴肅面,然而我們也可以找到它輕鬆的一面。故事一開始,愛麗絲跟專心看書的姊姊坐在河堤上,她好幾次探頭看看姊姊的書,心中嘀咕著:「全都是文字,沒有圖畫也沒有對白,有什麼好看的嘛!」或許就是這些話提醒了作家與出版商,促成這些年來圖畫書欣欣向榮、大小讀者沉迷其中的現象。 關於這本書的翻譯有件事值得一提,書中的譯文多處涉及原文的文字遊戲,不易譯為中文。細讀多種版本的譯文後,讀者可能會發現,有許多譯者大多還是沿用趙元任先生的原譯文。這點可以證明:翻譯本來就是一件不易討好的工作。
推薦序―閱讀世界名著,拓廣國際視野 導讀賞析―輕敲文學殿堂的大門 前言―一百萬個不可能中的可能 人物介紹 第一章 陷入兔洞中 第二章 淚池 第三章 賽跑總動員 第四章 倒楣的比爾 第五章 毛毛蟲的忠告 第六章 豬寶寶與胡椒 第七章 瘋狂茶會 第八章 皇后的槌球會 第九章 植物龜的故事 第十章 龍蝦方塊舞 第十一章 誰偷了餡餅 第十二章 愛麗絲大鬧法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