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伯瑞金獎作家暨說故事大師露薏絲‧勞瑞 全新力作!★
為了記住三個詞彙
88歲的蘇菲講述了生命中跟「樹」、「桌子」、「書」有關的故事
這三個帶點遺憾的故事
讓11歲的蘇菲漸漸明白
該如何保留逝去的事物所留下的回憶……
每個人都知道11歲的蘇菲‧溫斯洛和88歲的蘇菲‧格肖維茨是最好的朋友。最近88歲的蘇菲‧格肖維茨出現失智症狀,她的兒子想接她到自己所住的城市機構。
11歲的蘇菲不願意接受最好的朋友會離開她,也不接受一向聰明的蘇菲‧格肖維茨,變得健忘,還有「認知能力」的問題,於是找了許多辦法,想幫助蘇菲‧格肖維茨通過認知能力測驗,證明她一點問題也沒有!
其中一個測驗,是要患者記住三個詞彙,這個測驗失敗了三次。最後小蘇菲想了一個辦法,她讓蘇菲‧格肖維茨回顧生命歷程,講述生命中最令她印象深刻的一棵「樹」、一張「桌子」以及一本「書」。
當她打開蘇菲‧格肖維茨的記憶閘門,聽到的故事卻帶著微微酸澀的遺憾,那是包括戰爭、親人離散和飢餓的故事。最終,能否記得這三個詞已不再重要了,蘇菲‧格肖維茨的回憶,傳述到蘇菲‧溫斯洛的心中,成為未來的回憶。
這個深刻的友誼故事再度展現作者露薏絲.勞瑞的精湛筆力。故事從一個戰亂國家延伸到平靜的美國小鎮,從老屋回望新屋,其間交織許多時而逗趣、時而辛酸的動人時刻,闡述了分享回憶及製造回憶的美好意義。
----------------------------------
SDGs永續發展目標
#消除貧窮
#消除飢餓
#良好健康與福祉
#優質教育
#性別平等
#減少不平等
#陸域生命
#和平正義與制度
#夥伴關係
記憶與愛的接力:探討失智、成長與故事的力量
盧方方(後青春繪本館主編)
露薏絲•勞瑞向來擅長處理深刻而敏感的人生議題。從《記憶傳承人》中對未來社會倫理的探索,到《數星星》對戰爭中兒童經驗的描寫,她的小說從不避談沉重主題,卻總能以一種近乎溫柔的方式直抵讀者心底。在她的全新作品《蘇菲的回憶關鍵字:樹、桌子、書》中,勞瑞將目光轉向失智症議題,呈現了一段跨世代的友誼,也深刻描繪出記憶與情感如何在人與人之間延續與傳遞。
本書以十一歲的女孩蘇菲為主角,她以近乎堅定的意志,試圖對抗八十八歲老年蘇菲(她的摯友)記憶漸漸模糊的現實。全書以輕巧的口吻展開,卻逐章累積情感的重量,最終讓讀者與角色一同經歷一段充滿痛楚與愛的過往,並共同思索:記憶若逝去,我們是否還能被愛、被理解?
以科學為骨,文學為魂:記憶測驗的文學轉化
書中一大亮點,來自對醫學性記憶測驗的文學性改寫。傳統的短期記憶測驗要求患者在短時間內記住三個詞彙,如未能重述,將可能被判定為失智症。然而,小蘇菲不滿足於這樣的評量方式。她試圖用故事「喚醒」記憶,而非測試「記住」。她讓老蘇菲想像「樹」、「桌子」和「書」,並邀請她從個人經驗中講述與這三個詞有關的故事。
於是,我們看見了故事如何凌駕測驗,記憶不再是背誦的結果,而是情感與經驗共構的過程。這一點,正展現文學所擁有的獨特能量:它不只是複述事實,更能創造理解,讓「記得」變成「想起」,讓人從混沌中回到生命的軌道。
人物塑造:雙蘇菲之間的情感階梯
在人物設計上,勞瑞構築出一對跨世代的蘇菲:一位年輕、充滿行動力與想像力的女孩,與一位正逐漸遺失記憶的老年女性。這對主角在設定上頗具巧思,她們不僅同名,還有如同鏡像般的互補特質:一人積極記錄,一人努力回想;一人追問故事,一人緩慢講述。
透過年輕蘇菲的視角,讀者得以進入老蘇菲的過往,而這些過往並非冷硬的歷史資料,而是經過內在消化後的生命片段:戰爭、失去、飢餓與逃亡。這些記憶不是作為創傷被暴露,而是被逐一捧出,細細端詳,賦予意義。也因此,角色的情感層次極為飽滿,讀者隨著她們的互動逐步理解,記憶的價值不在於「正確」,而在於它是否被共感、被傾聽、被珍視。
情節設計:三個詞彙作為敘事骨架
本書以三個詞為主軸,分別是「樹」、「桌子」和「書」。這三個詞彙看似隨機,實則蘊藏巧妙的結構安排與象徵意義。
• 樹:代表童年的遊戲與家庭生活,也象徵與母親之間的深層情感。故事中鮮紅漿果樹的意象,深刻烙印在讀者心中。
• 桌子:由兒時麵包店的記憶引出,結合誕生與死亡兩個極端意象,一張桌子既是新生命的起點,也是死亡的容器。
• 書:則成為逃亡與獲救的關鍵,一本童話書如何讓一位母親換得女兒的未來,文學的力量在此達到高潮。
透過這三段記憶敘述,故事層層推進,將失智症議題包裹於生命故事的溫柔外衣之中,也讓讀者從一個個具象的物件中看見歷史洪流裡的個體生命。
關於記得與被記得:故事的延續意義
當老蘇菲說出:「我不記得那三個詞了。」 小蘇菲提醒:「樹、桌子、書。」 這一刻,年輕的她接住了即將散去的記憶,也象徵著下一代承接上一代的經歷,讓故事得以延續。這不只是代際傳承,更是一種文化記憶的保存。
這也點出了本書極具哲思的一面:
當記憶退化時,人的價值是否因此縮減?當一切漸漸被遺忘,是否仍有「被記得」的可能?
答案寫在全書的每一個段落裡:記憶是互動的,遺忘不是結束,而是另一段故事的開始。這也是讀者可以從書中學習到的──如何理解衰老、如何與長輩對話、如何用傾聽成為愛的行動。
當文學與照顧相遇
本書是一部包裹在故事外衣中的照護手冊,也是一份溫柔的世代理解指南。勞瑞用簡潔、真摯又富有幽默的筆調,讓讀者見證了愛如何成為記憶的容器。
在醫學只能檢測大腦功能的時代,文學卻能深入靈魂記憶。在這部作品裡,我們看到的不只是失智症的悲傷面,而是:一段記憶如何因被傾聽而重生,一個人如何因被愛而完整。
這是一部寫給每個人、也寫給所有記憶正在流逝的人與他們摯愛之人的小說。在故事結束之後,我們也許可以輕聲對身邊的人說:
「你說不出口沒關係,我記得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