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善良與才華,尋找平凡中的力量
十三歲的蔻莉因家境被迫結婚,出嫁當天才知道那位素未謀面的丈夫不僅年紀比她小,而且病得很嚴重。夫家窮得必須靠蔻莉的嫁妝才買得起前往恆河祈福的車票。只可惜錢花了,人照樣救不活,蔻莉才新婚不久就當了寡婦。 婆婆把所有過錯歸咎於蔻莉,讓她沒日沒夜的工作,所幸公公基於一點憐憫心,教她讀書寫字。後來公公去世,蔻莉被婆婆遺棄於寡婦城,一位好心的車夫將她送到「寡婦之家」。在這裡,蔻莉把對家人的思念、悲歡離合的人生,都化在刺繡創作中,她憑藉一顆堅毅善良的心,和一流的刺繡功夫及閱讀能力,博得大家的尊重,找到追求獨立、自主的力量……
--------------------------------- SDGs永續發展目標 #消除貧窮 #消除飢餓 #良好健康與福祉 #優質教育 #性別平等 #尊嚴就業與經濟發展 #減少不平等 #陸域生命 #和平正義與制度 #夥伴關係
★那深藏在書裡的波濤洶湧,那現代與傳統的衝擊,那進步與迷信的衝突,那光環與落後的矛盾,相信都會重重的敲打在每個孩子、每位讀者的心上。──趙映雪(兒童文學作家)
★蔻莉那顆堅毅而善良的心,讓她始終不屈不撓……原本可能是十分灰暗的印度低下階層故事,作者寫來卻多采多姿、激勵人心。──河岸書評 ★這是個簡單而光明的故事,對於印度的生活描寫非常傳神,既表達傳統社會的不公,也反映時代的變遷。──美國學校圖書館雜誌 ★故事情節豐富而動人,讀完彷彿經歷了一趟精采的現代印度之旅,也同時經歷了女主角曲折的心路歷程。──書單雜誌
★2000年美國國家圖書青少年文學獎 ★第40梯次「好書大家讀」優良少年兒童讀物 ★2001年度「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兒童讀物獎 ★「好書大家讀」活動年度最佳翻譯童書獎 ★文化部第20次中小學生課外優良讀物 ★中國時報開卷版推荐好書 ★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童書 ★2024年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希望閱讀百大好書
作者介紹 故事導讀
第一章 出嫁 第二章 小丈夫 第三章 成了寡婦 第四章 讀書識字 第五章 珊朵拉的婚禮 第六章 逃家計畫 第七章 遠行 第八章 流落寡婦城 第九章 寡婦之家 第十章 新的生活 第十一章 屬於自己的家
啊,印度;哎,印度 趙映雪(兒童文學作家) 印度,一直是個充滿矛盾的國家。經常出現的世界小姐頭銜營造了她亮麗的光環,德蕾莎修女的垂死之家卻讓印度的貧窮公諸於世;印度留學生的優異表現在國外人人讚賞,但國外人人批評的種姓及賤民階級制度依然大搖大擺的存在於印度。印度,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國家呢? 曾在李家同教授的《讓高牆倒下吧》裡讀到印度的加爾各答,那裡的貧窮幾乎超乎了生長在台灣的我們的想像之外,書上提到有對小兄弟每晚都睡在旅館門口,天亮了就跑,兩人相依為命,都不滿四歲;書上提到了走在加爾各答的街頭,一不小心都會踢到被遺棄的垂死的人,只有德蕾莎修女垂死之家裡的人會握住他們的手;書上……書上……提到太多太多難以想像、難以接受的悲慘事情,是我們不用去看,光聽都要掉下眼淚的人間悲劇。 要不是先讀過李家同教授的《讓高牆倒下吧》,一直住在台灣與美國的我,再怎樣可能都不會相信《十三歲新娘》(Homeless Bird)裡這樣荒謬的事情會在當代世界上演著。讀到《十三歲新娘》的前三分之二時,我一直將書中描寫的故事當作是「古早古早」以前發生的事,書中未曾謀面就結婚的一對小孩,書中騙媳婦嫁妝給病入膏肓的兒子醫病的荒謬邏輯,書中守了寡就不能回娘家,以免壞了家人名譽等等的說法;是的,我們都聽過此般不講理、迷信、莫名其妙的故事,在古老中國、古老印度、古老的某個地方。但當讀到書的下半部時,赫然出現「電腦」這樣文明的字眼時,相信讀者心頭都會為之一愣,這個故事的背景是現代印度?於是,我們不得不將寡婦村與電腦、將十三歲的新娘與有冷氣的轎車擺在眼前,硬生生的吞下這樣怪異的組合。 作者給書中女主角寇莉第一人稱的「我」,使得讀者能走入她的心中,與她一起來看她步步走過的歷程。寇莉雖然生長在廿、廿一世紀的印度,可是對於未曾謀面便得嫁過去、對於十三歲就出嫁、對於先生是個生重病的孩子、對於婆家竟然如此自私自利的這幾件我們看來錯愕的事件,她並沒有太積極的質疑過、抗爭過。她身處的世界,十八世紀還是廿一世紀,對她而言幾乎沒有差別。她接受著女人是「潑出去的水」這種傳統,接受著「嫁雞隨雞」這種枷鎖,即使不曾真正成為新娘,她還是毫無選擇的成為寡婦。 寇莉的公公是一個校長,校長應該是一個受了高等教育、明理的人,可是這個校長卻也同意讓命在旦夕的兒子耽誤一個女人一輩子的幸福。女人的命在這個屢次出現世界小姐的國家,分明卑微得不如「油麻菜籽」,教印度之外的讀者,如何接受這樣大的諷刺呢。也許這也是寇莉公公心中的罪惡感吧,他知道兒子毀了這個女人的一生,於是他教會她識字,幫她開啟另一扇窗。這一扇窗打開了,給了寇莉一個喘息的通道,給了寇莉有機會或有意識要走向另一種生活,這也是為什麼後來寇莉會不顧自己將來的日子,毅然拿出唯一的財產——也是讓她能相信自己也曾有家人疼過的銀製耳環——用它來換取公公的泰戈爾全集。 若不是婆婆的惡意遺棄,依寇莉溫和的個性,以及沒機會接觸世界脈搏之下,也許她會就這樣過一輩子。她善於刺繡,能將懷念的過去、心愛的家人、每一件發生過的事、每一次曾叫她感動的場景,統統繡到當嫁妝的那一床棉被上。婆婆將她遺棄後,她心驚、她害怕,她開始對自己提出問題,她真的能像其他寡婦一樣,為了三餐在廟裡念經,就這樣穿著白色寡婦裝,等死一樣的等在寡婦村裡?她不願意,因此她回頭去找她在寡婦村裡最先認識的那個車夫。好心腸的車夫將她帶到寡婦之家,而她的人生終於有了轉折。 她憑著高超的刺繡技術,為自己找到了一份足以自立更生的工作。她針下細細的圖案,便像她的人生,她繡出過去、繡出現在、繡出未來。對於過去,她不曾怨天;對於現在,她相當知足;而對於未來,她並不敢懷有太多憧憬。作者給了她能說故事的針線,讓她藉著一針一線,將自己的一生繡出來。《十三歲新娘》事更像是她針線下的一條紗麗,充滿內容、充滿心情、充滿感覺的慢慢展讀在讀者心上。 寡婦村裡的寡婦多得令印度以外的人咋舌,但能幸運如這位美國作家筆下的寇莉的,恐怕寥寥無幾。她讓這隻流浪的鳥尋到了家,讓這位性情姑娘有了位愛她、敬她的先生,讓她可以用針下的紗麗繼續去安排未來的生活。但美國人畢竟是幸福的,他們的作家、讀者都喜歡「從此王子公主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現實裡,印度的加爾各答、印度的寡婦村,要到哪一天才不再有垂死的人被遺棄街頭,要到哪一天才不再有穿白衣的寡婦,無望的在那裡過一天、算一天呢? 《十三歲新娘》是一本平易好讀的小說,許多青少期男孩都「不屑」讀那種少女、結婚的小說,但只要打開第一頁,開始聆聽寇莉的聲音,就會有種非要聽完不可的魔力。生活在現代臺灣的孩子,大概很難想像有人十三歲就嫁給比自己還小的人;很難想像有人連汽車都沒機會搭,連電腦幾乎都沒聽過;很難想像會有人吃不飽、穿不暖,連最起碼的一片屋簷都沒有。寇莉的語調也許平凡,沒有大起大落,但是聆聽完之後,那深藏在書裡的波濤洶湧,那現代與傳統的衝擊,那進步與迷信的衝突,那光環與落後的矛盾,相信都會重重的敲打在每個孩子、每位讀者的心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