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出版社
最新消息
經銷據點
會員專區
下載專區
客服中心
購物車目前是空的
很抱歉,目前尚無資料!
留言版
首頁 > 留言版 > 詳細內容
留言標題
留言人
日期
国是文集3
訪客
2013/08/26
 
3.就拙著《国是文集》出版须删改致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高编辑及相关领导
慎重考虑之后,笔者不赞成删减,理由如下:
a.拙著为小32开100页左右的小册子,本来内容、字数就少,不敢想象删减以后会是什么样——最好能保持原貌!
b.文章所选章节全部来自国内公开发行物(有出处可查),不涉及领导人隐私之类,也没有人身攻击等违法行为。
c.经过新浪博客公开展示数年(点击率逾五千三百,而且每日增长中),加上大小几百网站论坛帖子保守估计已阅读者何止几十万。
d.至于内容敏感,纯属子虚乌有,连这样一点言论自由都没有,无怪乎国家要改革开放!
e.另外就是,作为新闻出版工作者,捍卫出版自由计,你们要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做改革先行者,才无愧无冕之王的称号。
f.书作者肯定要出的,但前提是书的内容也必须得到作者认可(包括删改后的稿件)——而不只你们出版社单方面同意!在不知拙著删改稿前,作者无法答应现在就按普通程序出书——那是相对较小删改、小纠错等等的作品遵循的所谓正规程序(这样的作品应该占到贵社所出和将出图书的绝大部分吧)。如果删改稿过度删改致使有违、损害了作者作品的精神和面貌(这也将间接影响读者对书籍所传达信息的知情权和购买愿望等),作者不得不寄回合同、退出此次合作——虽然这是双方都不愿看到的——另行择机出版。
g.针对“由于出版行业有其特殊性,所以出版机构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是行业的特点,包括出版社有修改权及作者有知情权。如果作者不能接受修改,在哪个社都出不了,何况有敏感内容的稿子。如不能按程序办理,请将合同寄回,有机会再合作” :我承认出版社有修改权,但作者对自己的作品没有看到修改稿,又何谈接受?作者的知情权又在哪里——只是知道必须修改而已吗?至于说内容敏感,请告诉作者自己修改也行啊——望三思!如果说看了删改稿,作者不能接受,以至于合作无果,作者对出版失败也心服口服。
h.“比您敏感的稿子大有在,都是按此程序走,没有一次特例,如不能接受出版正规程序请寄回合同,另寻机会再合作” :正是因为没有你想象得那么敏感,作者更加希望小删改、甚至无删改地顺利出版拙著啊!
i.你们主要面向海外华人发行图书的出版社,首先要担忧的不应是所谓书、文内容“敏感”与否,而是所出作品是否长阔高深,有无一定精神品质,能否满足挑剔的广大华人的精神需求,这才是你们的生存、发展之道。(注意,大陆也在改革开放一定会向此方向靠拢。《光明日报》2013.4.18“数据显示,我国一年出版的图书品种达37万种,数量全球第一,比美国多一倍。从2005年到2011年,全国出版的图书品种增幅为66%;而在同一时间区段,出版物纯销量增长的幅度不到4%——也就是说,66%的品种增长,只带动不到4%的销量增加,如此悬殊的生产销售比,带来的直接后果必然是越积越高的库存。据了解,几乎所有出版社的仓库里,都堆积着大量的无效库存” 。 )

4.日志
a.2013年世界无烟日香烟背面公益广告语“戒烟可减少对健康的危害”有感:
咋看上去,让人觉得好像吸烟与否都会对健康有害,而只是戒烟“可减少”对健康的危害,且不论危害健康者还有多少。建议改为“彻底戒烟才能杜绝吸烟(对健康)的危害” ,使用此狠话劝诫烟民、烟商犹“治乱世用重典” ,似无情却更有情!
b.网易新闻:
①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8月12日在接受日本新闻网独家专访时表示,安倍政府以“自由与繁荣之弧”联合所谓的价值观相同国家包围中国的做法,是十分幼稚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鸠山表示,战后68年来,日本一直采取对美国一极依存的国策。即使在冷战结束后,依然保持了这一思维,这是明显落后于时代的做法。进入21世纪,日本只有与中韩等亚洲国家友好合作,与亚洲融为一体,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②据日本共同社8月14日报道,正在日本访问的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梅内德斯14日与日本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在国会大厦会谈,梅内德斯要求日方修复僵化的日中关系。他表示:“日本是美国促进亚洲稳定政策的支柱。希望日美共同努力解决这一课题。”
山口表示:“日美同盟是日本外交的支柱,是亚太地区稳定的关键,希望进一步深化日美同盟。”
③日本在野党纷纷批判安倍阁僚参拜靖国神社
据日本新闻网16日报道,首相安倍晋三在15日的“全国战殁者追悼会”上致辞删除“过去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加害亚洲各国人民”的词句,成为20年来日本第一位在“8•15”讲话不提“诚挚哀悼”和“深刻反省”的首相,甚至连日本首相历年都要重复的“永不再战” 誓言都未提及。只说“我们会谦虚地面对历史,将应当吸取的教训铭刻于胸,开创日本国的未来。”
④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防卫相小野寺五典8月17日在东京广播公司(TBS)电视节目中发表看法,他就修改集体自卫权宪法解释问题认为,即便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也不会发展成以行使武力为目的向海外派遣自卫队。他称“绝对不会去向他国行使武力”,即使他国提出要求也会“自行判断能否(行使集体自卫权)”。(集体自卫权是指与本国关系密切的国家遭受攻击时将之视作对本国的攻击进行反击的权利。此前安倍内阁法制局一直维持“拥有但不能行使”的宪法解释。)
笔者评论:日本是经济的巨人,政治的矮子。对它不能“听其言观其行” ,只能观其行参其言;如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侵华战争,偷袭珍珠港引发太平洋战争,等等。
⑤中新网19日电 正在韩国访问的美参院外委会主席梅内德斯在峨山政策研究院发表演讲后说:只有日本正确对待历史,才能自由发挥自己的全部潜力。美国也是完全废除奴隶制度后才能发展成为强有力的国家。韩方也应做好准备接受日本为了克服历史问题作出的努力,如果营造这样的气氛,这将有利于韩日双方。
c.文革是给我们留下了身心的《伤痕》,但我们没有颓废精神;相反,我们作为人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代表上帝的基督教美利坚合众国没能否决代表人类的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1971年10月25日,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第26届联大上,恢复新中国在联大的合法席位和驱逐台湾国民党集团代表的提案,以压倒多数被通过。”(百度)


乙.伟大先驱有时真糊涂?!平凡后人总是很“聪明”!

A.卡尔•马克思致普鲁士王室警察总监冯•策德利茨-诺伊基尔希男爵先生书信四封及总监回信一封摘要
1.阁下:
敬启者,从1849年起我作为政治流亡者寓居伦敦,因王室大赦,我由伦敦重返普鲁士,暂住柏林。
恳请阁下:(1)根据王室大赦令和1842年12月31日法案(法令汇编第15-18页)承认恢复我的普鲁士国籍,按上述法案第五条,此事属于阁下职权范围;……
忠于阁下的卡尔•马克思博士 1861年3月19日于柏林
2.阁下:
我很荣幸地答复您本月21日来信,并对您认为我3月19日的信不十分清楚一事,表示惊讶。 ……如果一般需要斗争的话,这个斗争必须在我携带妻儿花很多钱搬回祖国之前结束。
……几个月都得不到消息,我将在所有安排上、事务上和经济上遭到莫大的损失。自然,我也有权知道,主管当局愿意或不愿意承认我的国籍,而这个主管当局却不能认为自己对我拒不答复或拖延答复是合理和尽职的。
因此,我直接、坦率、诚恳地向阁下提出问题:根据王室大赦,您承认不承认恢复我的普鲁士国籍?并盼望您对我的问题作同样直接、坦率、诚恳的答复。……
总之,恳请阁下于最近期间给我坦率和明确的答复,然后,我才能按规定方式提出居住本城的申请书。 …… 1861年3月25日于柏林
3.阁下:
昨天收到您3月30日的来信,我很荣幸地对您作答。……我不得不设法使当时的普鲁士政府不能对我继续迫害,因此,便在1845年递交了退出普鲁士国籍的申请书。但即使在那时,我也根本不想放弃普籍。这可以在手续上得到证明。凡是想放弃自己国籍的人,总是因为想取得另一种国籍。我从来没有这样做。我未在任何地方入籍,而且,1848年法国临时政府还建议我入籍,但被我拒绝。
如果阁下在审理本案时,认为我应当先要求重新入籍,那么,这样的处理办法,只有在阁下申明同意我入籍的条件下,我才能接受,而根据1842年12月31日法案第五条,您又是此事的主管当局。只有阁下肯无阻难地给我重新入籍的权利,那时我才能放弃自己已有的法定权利,两者的关系只能是这样……
1861年4月6日于柏林
+3.急件,即日 送交柏林贝尔维街13号 马克思博士阁下
兹对您本年4月6日的呈文答复如下:这次呈文中所举种种理由,也决驳不倒下述信念,即您应当算做外国人。
1842年12月31日法案第二十条即关于取得和丧失普鲁士国籍条中规定,退出国籍文件一经提出,该国籍即行丧失。因此,无论您请求退出国籍的动机如何,或是没有在任何其他国家入籍,都于事无关。……
本年1月12日陛下的大赦令是一种恩诏,因而只施用于免刑和减刑(宪法第四十九条)。普鲁士国籍的丧失从来不是法院判决的结果,因而也不能由恩诏取消。因此警察局只能把您看做外国人。如果您想请求取得普鲁士国籍,那么,根据1842年12月31日法案第七条各款,您享有按通常手续向所在地区警察局呈递申请书的权利,但您不可能预先得到有关您申请结果的任何保证。
王室警察总局1861年4月10日柏林
4.阁下:
您4月10日的大札已于昨晚收到。……
由于家庭情况,我必须速离此地,昨天上午我已就此事向我所在地区的警察局提出重新入籍的申请(在此处手稿页边上有一个不知是谁的笔迹的批语:“马克思的这次请求已被拒绝”——编者注), in om nem eventum [以备一用]。……
1861年4月11日于柏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五卷 人民出版社1963年12月第一版


B.《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摘录)》
(回答《俄国财富》杂志反对马克思主义者的论文)* 第一编
……其实他们都是社会民主主义者的死敌。……
尼•米海洛夫斯基先生最注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根据,……“固然,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打算写一部哲学历史和历史哲学性质的著作,甚至也写成了(1845-1846),但这部著作从未刊印**。恩格斯说:‘这部著作的第一部分是解释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这个解释只是表明当时我们在经济史方面的知识还多么不够’。”……马克思和恩格斯决定不发表他们的历史哲学著作而集中全力对一种社会组织做科学的分析,这只表明他们有最高度的科学诚心。……
附录三
……“我们并不向世界说:停止斗争吧,你的全部斗争都是无谓之举,而是给它一个真正的斗争口号” (见马克思1843年9月给卢格的信——笔者摘) ……
“人民之友”的调和主义的、畏首畏尾的、沉溺于感情和梦想的民粹主义,将因遭到两面夹攻而无法长久支持下去:一方面是政治激进派攻击他们,因为他们居然对官僚表示信任,不了解政治斗争的绝对必要性;另一方面是社会民主主义者攻击他们,因为他们虽然与社会主义毫不相干,根本不懂劳动者受压迫的原因和现今阶级斗争的性质,但却企图用几乎是社会主义者的名义出来说话。
写于1894年春夏 1894年第一次刊印 按1894年胶印版刊印
注释(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
* 列宁的《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揭露了民粹派……其实是人民之敌的真面目……。
** 指……《德意志意识形态》……。由于警察当局的阻挠,由于出版商——他们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反对派别的有关代表——的拒绝,这本书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未能出版,只发表了第二卷的第四章。……
——《列宁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1972年10月第二版
 
 
 
 
您好:

因為您的投稿涉及宗教和政治問題
並不在我們出版社的出版範圍
所以我們並無出版意願
謝謝

東方出版社 敬上
 
 
 
 
回留言列表
地址:103 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二段81號12樓之2   TEL: (02) 2558-1117   FAX: (02) 2558-2229   統一編號:03561602
Copyright © 2011 東方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 網頁設計:中壹資訊